|
喜嫁礼饼(合成号)制作技艺

【打印】 发布时间:2019-09-18 信息来源:市档案局

  “合成号”喜嫁礼饼是深圳及香港、东莞民间传统婚俗中男方向女方家订亲、下聘(俗称“过礼”)的重要礼品,其制作技艺流传甚久,目前分布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

  相传喜嫁礼饼(古时也被称为“喜饼”、“嫁女饼”)出现于三国时期,是一位糖食点心师傅专为刘备制作的迎娶孙权妹妹的聘礼,因其口感酥脆清甜而广受欢迎。

  上世纪初开始在深圳圩专营传统小食的商号“合成号”曾大量生产、出售此品。“合成号”喜嫁礼饼是深圳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着明显的手工技艺特征和民俗特征、岭南小食特征,以及较高的历史价值、传统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旧时深圳男方娶亲,会在婚礼前择日派人将礼金、喜嫁礼饼送到女方家

喜嫁礼饼(合成号)主要有龙凤喜饼、白凌酥、黄凌酥、红凌酥、五仁酥、核桃酥等六个品种,其外观及口感各不相同,被应用于婚俗时又各含寓意,人们往往将这六个品种视为“一套”,男方家会成套数购买

喜嫁礼饼之红凌酥制作工序——包馅料,此时作为馅料的红莲蓉与咸蛋黄已被包入酥皮中,即将收口

喜嫁礼饼主要品种之红凌酥的制皮坯工序,其配料为低筋面粉、白油(猪油)、砂糖、水及适量天然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