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入金融活水 打造算力飞地 擦亮农字招牌 深企掘宝韶关助力乡村振兴

【打印】 发布时间:2024-04-16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山城水都阳光湖农旅公园内的全域空间种植示范项目。(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新韶九章总部品牌体验馆。(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16日讯(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董思 肖宇轩)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近日,“‘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地处粤北的韶关,实地探访深圳助力韶关在“百千万工程”中,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担当作为。

群山巍峨、江水曲折的粤北韶关,是万物竞发的景象:田间地头农户们纷纷杀菌施肥、催芽播种、搭植株架,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建设工地火热繁忙,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建设正酣……

采访团一行在走访调研中看到,深圳企业参与建设的华南数谷智算中心正式启用,它的建成使用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将推动整个华南地区的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韶关还有很多特色景点,在深圳企业的支持建设下,韶关乳源的“小瑞士”和富有民族风情的瑶客共生广场,成为韶关旅游新名片;在新丰县马头镇,深圳农科集团擦亮“农”字招牌,积极助力马头镇,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掀起农文旅融合发展热潮,助力打造大湾区“后花园”。

1

深圳金融“活水”浇灌韶关农文旅经济

暖春三月,春意盎然。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的山城水都阳光湖农旅公园,碧草如茵、湖泊澄净,广受市民游客喜爱。这里的有机蔬菜果实也备受欢迎。在公园的全域空间种植示范项目现场,原本应该种在土里的小番茄扎根在水中,生长在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培养架上,饱满圆润的果实挂满枝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据乳源山城水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展华介绍,全域空间种植技术充分利用空间,采用立体种植方式,可实现全年12个月不间断种植,使相应的蔬菜产量实现数倍乃至十数倍的提升。该技术为国内首创,曾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十项智慧农业新技术应用模式之一,发展前景广阔,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科技为农业注入了活力。而科技的背后,亟须金融的源泉。

“这样的智慧农业新技术,光是大棚的搭建就要不少钱。”据刘展华介绍,深圳平安银行向集团公司东阳光集团提供4.5亿元融资,促进当地经济长效发展。得益于平安银行的融资,园内引进先进“全域空间种植”项目,对园内5栋温室大棚和1个玻璃大棚进行改造,开展全域空间种植,项目投资总价近2000万元。“全域空间种植的大植棚,在农业板块,让我们在种植面积上增加了不少,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仅2023年,公司全年的营收就提升到5000万元。”

更让刘展华欣慰的是,如今的山城水都阳光湖农旅公园还成为现代农业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成为孩子们开启脑洞的“网红打卡地”。刘展华说:“平安集团的金融支持和科技服务赋能,让我们打造乡村农文旅示范基地更有底气。”

与阳光湖农旅公园一路之隔的瑶客共生广场,同样也是乳源县的一大景点。此前,万科集团借助中联村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契机,引入专业团队对周边片区近28万平方米区域,进行全方位规划包装设计,如今这里早已形成农业观光体验与亲子采摘体验的田园综合体,瑶客共生广场旁的现有客家排屋,正被改造成精品民宿,源源不断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游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建飞表示:“截至今年1月份,万科总共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出了这个瑶客共生广场。接下来我们要把瑶族和客家的文化结合起来,让民宿和农文旅的体验结合在一块,打造出一个农文旅综合体,以更好地提高村里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