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具盒、玻璃、碗…深圳海关查获多宗伪报瞒报出口防疫物资

【打印】 发布时间:2020-04-23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商报2020年4月23日讯 文具盒、玻璃、塑料杯、碗……其实都是口罩,深圳海关近日接连查获多宗伪报瞒报的出口防疫物资。这些以一般贸易申报出口的货物其实是未取得资质的医疗医疗防护物资,以伪瞒报、夹藏夹带等方式企图逃避出口商品检验。查获的违法违规出口防疫物资主要存在问题为:生产销售单位不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企业名单之列、申报品名与规格与实际品名和规格不符、出口货物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或保质期、未申报出口等。根据海关总署2020年第53号公告,为加强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监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自4月10日起对19个海关商品编号项下医疗物资实施出口商品检验。如发现企业在出口医疗物资时存在伪瞒报、夹藏夹带、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违法行为的,海关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非医用”遮盖“医用”标签4月21日,深圳海关所属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在查验一票申报出口的2万个“非医用一次性防护”口罩。发现货物包装盒的“非医用一次性口罩”英文纸标签下,遮盖了包装盒上原有“医用口罩Medical Mask”标识,且无生产日期。4月18日,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又查出一票3万个口罩货物,申报出口为“非医用防护”口罩,而实际货物内包装合格证均有两层,表层为非医用口罩,里层被遮盖标牌却为医用口罩合格证。经核,这批口罩实际为医用口罩,且无医疗器械产品出口注册证,企业的行为已涉嫌伪报逃避出口商品检验。大鹏海关13天查获17批深圳海关所属大鹏海关同样也查获大量申报为非医用口罩而实际却为医用口罩的货物。4月13日,大鹏海关在货运渠道对申报出口的防疫物资进行查验时,发现100万个口罩申报品名为“非医用ARUN牌N8型号一次性口罩”,实际货物为“医用ARUN牌N8型号一次性口罩”,与申报不符。目前该案已移交海关后续处置部门作进一步处理。从4月1日到13日,仅仅经大鹏海关查获的违法违规出口防疫物资就达17批次,涉及口罩383万个,防护服1.25万件,额温枪4848个,免洗洗手液3120瓶,防护面罩170千克。塑料碗下面隐藏着口罩4月14日,深圳海关所属文锦渡海关在货运出口渠道连续查获4宗涉嫌伪瞒报防疫物资出口案件。该关对4批以一般贸易申报出口的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并不是原来申报出口的塑料文具盒、玻璃等货物,取而代之的是未向海关申报的医用口罩26.3万个、一次性口罩(非医用)343.4万个、防护服6500件、外科手套2.08万双、护目镜3300个。除防护服外,其余所有未申报的医疗物资均未取得药监部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4月13日下午,深圳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出口一批塑料餐碗,但皇岗海关查验时发现该批塑料餐碗实际数量仅1.5万个,其余为未申报货物,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额温枪等。14日,皇岗海关在货运出境渠道再次查获以同样手法伪瞒报的医疗物资一批。这两批伪瞒报、夹藏夹带的医疗物资共有口罩205万个、额温枪1200支、防护服300件、乳胶手套4000只、护目镜1000个、一次性防护面屏800个。4月6日晚,深圳海关所属文锦渡海关关员在对一辆申报出口8295千克塑料杯的货车查验时,发现塑料杯的实际数量仅有300千克,其余货物均为未申报的防疫物资。经清点,共计一次性口罩150万个、一次性防护服505套。4月7日晚,该关关员对一辆申报出口2472千克碗和保温板的货车查验时发现,货车内实际装有申报货物1000千克,其余货物均为未申报的防疫物资。经清点,共计一次性口罩18万个、一次性手套6万副、kf94口罩1.85万个、测温枪1600个。4月20日,深圳海关所属沙头角海关关员对深圳某企业以进料加工方式申报出口的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原申报出口的塑胶电子温度计并未出口,实际出口的货物是红外测温仪8010个,货值约200万元人民币。该批出口货物未取得药监部门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目前,该案已移交海关缉私部门作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