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纪实 |在深圳湾口岸抗疫一个月 见证深圳防疫的力度和温度

【打印】 发布时间:2020-04-23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原标题:一线纪实 |在深圳湾口岸抗疫一个月,见证深圳防疫的力度和温度深圳特区报2020年4月23日讯 国内疫情趋于平稳,但国外的新冠疫情却持续蔓延,形势严峻。作为深圳目前唯一开放的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有一套完备的全链条防疫体系。该口岸不仅承担经由陆路入境的防疫排查工作,也肩负深圳所有入境人员分流至各社区的转运重担。口岸的查验单位以“三查、三排”为原则负责通关和检疫,属地政府承担集中转运的职责,目的地社区做好隔离监管的工作,期间市区职能部门全力协调配合。赵磊,龙华区司法局办公室科员,3月23日,被抽调至深圳湾口岸增援防疫工作。在一个月的一线防疫工作中,他真切感受到深圳防疫工作的力度和温度。24小时待命口岸 全副武装集中转运赵磊作为转运组的一员,负责在口岸将目的地为龙华区的旅客集中送往属地社区。鉴于转运工作的风险较高,赵磊已成为龙华区下派的第二批“勇士”,第一批已经暂时“离岸”休整,第二批和第三批人员以周为单位轮流驻扎口岸。龙华区每批下沉12名科级干部,分别编入12个小组,两个小组派往白云机场,余下十组分别配备两名医护、一名安保,全天24小时轮班坚守在防疫一线。“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是重复使用的,防护衣可以做到一趟一换。”赵磊这样描述,“转运跟车很消耗体力,但为了不脱防护服,转运前只敢吃一点东西,水基本上不喝。”包裹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是一大挑战,从区指挥部出发,到口岸接到旅客再将他们送至社区,最终回到区指挥部需要约六至七个小时,全程防护服,转运组不能规律作息,且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在一线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公安出身的赵磊经历过很多危急的场面,因此练就了极强的心素质,被问到奔赴“前线”第一次跟车转送的感受时,赵磊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其实没什么感觉,就想着把工作做好。”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缓解一线工作带来的高压,但为了保证安全,减低传染可能,他们每工作一周就要接受核酸检验,检测结果呈阴性才能再次返岗。反复排查检测 全力防范感染风险参加检疫工作的人员接受了全面的防护培训,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怎样用氯水和酒精消毒都是上岗前紧急培训的课题。细致全面的培训是对前线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也体现出全力降低感染风险的负责态度。深圳湾口岸在检疫的各个环节中反复检测,谨慎细致,人员分流前已经通过海关和边检的重重关卡,但到达分流点和社区防疫点后仍需要再次测量体温,汇报行程,建立起排查防疫的“多保险”机制。“近期回国的以留学生居多,他们年龄很小,辗转多地长途跋涉才回到国内,焦急和疲累是可以理解的。”谈到防疫工作的难点,赵磊认为沟通是核心。很多人由于旅途疲累,归家心切在口岸等待集中转送时显得焦躁而易怒,这就需要转送的工作人员拿出12分的耐心解释劝导。由于内地和香港的政策差别,一些旅客需要来深后自费酒店隔离14天,有些带着婴儿的旅客不符合居家隔离的条件却执意要求居家隔离。面对复杂多样的情况,转送组耐心解释,细致说明,做好沟通协调和安抚工作,为口岸防疫站好最后一班岗。营造暖心氛围 硬核举措筑牢防疫堤坝“我们都秉持着快乐心态工作,在防护服后面还写了欢迎回家的字眼,这些举动都是为了营造温馨的氛围。”赵磊说到。口岸的转运点还储备了很多面包、矿泉水、方便面,电视也保持播放状态,消解了几分等待的无聊,为旅途疲惫的人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关怀。注重细节,提倡人文关怀,但关乎隔离的措施,一定是条条谨记,严格执行。集中隔离这一硬举措虽然引起了部分不理解,但卓有成效。暖心的细节、严格的防疫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可能的传播途径。目前,检疫、流调、接收、分流整套体系分工明确,一线防疫人员时刻待命,他们见证深圳防疫的力度和温度,也在防疫的工作中给深圳添力赋能。(作者: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通讯员 张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