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 高标准打造宜居、枢纽、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打印】 发布时间:2024-01-24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第三届“山海连城 自然深圳”生活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2023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锚定“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坚持规划统筹引领,强化空间要素保障,加快向海发展步伐,抓实自然资源保护,纵深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努力以城市全周期、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水平保护。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今天,让我们透过十件大事,回顾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激情满怀、奋斗实干、硕果累累的2023,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

1

“国际红树林中心” 成功落户

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城市生态名片。2023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功举办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和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推动设立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加快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规划建设。2023年9月,《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

2

第二届中国-欧盟“蓝色 伙伴关系”论坛在深举行

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论坛是中欧双方开展海洋科技、经济和全球治理等议题交流,促进海洋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2023年9月,以“共促蓝色发展,共迎蓝色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欧盟委员会、欧盟驻华代表团及有关成员国使领馆官员,中国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省市有关部门代表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代表近200人出席了论坛,围绕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科学技术应用、海洋绿色产业发展实践、海洋及渔业治理重点举措等方面,交流彼此合作机遇,规划未来合作方向。

3

土地集约利用等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

坚持向立体复合要空间,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深入推进二三产混合用地改革,出让全国首宗铁路货场上盖物流用地,实现单一宗地分层开发、多个主体协同高效利用。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成为首批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福田、罗湖、龙岗和盐田四区入选国家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为全省入选最多的城市,获得6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产业空间保障创新高,坚持产业空间“应保尽保、不设上限”,全年供应产业用地5.66平方公里,保障了比亚迪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地上地表地下分层设权、产业用地提容增效等三项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发文推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