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协助共建产业园,做强农副产品品牌,提升医疗教育基础设施,除了这些必要的帮扶协作方式之外,还能有哪些“妙招”?在乡村振兴中,深圳的帮扶干部们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卖空气”,让绿水青山直接变成金山银山。
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固然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但深入一线展开调研,用好创新思维挖掘资源价值,及时推动项目实施同样十分重要。记者与当地的乡镇干部交流,他们不仅仅有感于帮扶工作的“深圳速度”与“深圳效率”,还纷纷为深圳帮扶队员们的工作作风与创新思维竖起大拇指。
记者在采访中就了解到这样一个乡村振兴的帮扶案例。汕尾陆河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73.04%。2023年11月,通过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平台,该县7个镇37个村林业碳普惠项目以成交价63.61元/吨成功竞拍,售出约11.51万吨碳普惠减排量。陆河县完成了一片片山林生态价值的交易变现,直接为村民带来7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林业碳汇交易俗称“卖空气”,即通过委托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是一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措施。村民们世世代代依山而居,而如今,崇山峻岭变成了聚宝盆。在陆河县,“严禁私自砍伐林木”已经写入不少村庄的村规民约,村民们祖祖辈辈守护的绿水青山最终换来了“金山银山”。
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这是深圳帮扶干部想出的新点子。他们在深入村庄多方调研之后,积极在当地宣传与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变现山林价值的新思路,最终由当地政府落地实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村民们看到身边的山林直接带来了收入,他们会更加珍惜身边的资源,守护好生态环境。” 一位参与项目的深圳帮扶干部说。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因地制宜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区别施策,利用新思维新手段挖掘生态价值,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