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4片区须重点防范地质灾害 包括小铲岛—大铲岛、大小南山等区域
【打印】
发布时间:2020-04-21 信息来源:南山政府在线
近日,《深圳市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根据全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情况,综合划定重点防范区,并提出了防治要求及对策。记者获悉,深圳今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共有55个片区,部分区域位于南山。 《方案》指出,2020年汛期深圳属气象灾害偏重年景,呈现“暴雨集中、龙舟水活跃、强对流天数多、台风影响偏重”等特点。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及近年深圳市地质灾害致灾特点,2020年深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汛期(4月至9月),尤其在龙舟水和台风季节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期间应重点关注。考虑到工程因素的影响,全年都要防范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深圳今年将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增强市民群众安全感。目前,深圳已综合划定32处“斜坡类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20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和3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并提出防治要求及对策,明确各区和职能局的分工和责任。 深圳2020年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区域位于人口密集、工程活动强烈地区,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重要生命线工程沿线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主要包括斜坡类、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深圳有32处斜坡类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其中两片区位于南山区,分别是:桃源居—铁岗水库—留仙洞;小铲岛—大铲岛、大小南山片区。深圳有3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南山区占据2处,分别是:前海湾;欢乐海岸西—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湾大桥。上述地区受强降雨、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予以重点防治,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