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探索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 “幸福菜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打印】 发布时间:2023-09-28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绿油油的青菜、亮紫紫的茄子、壮实的韭菜……”9月26日早上,在光明新湖街道圳美社区的“幸福菜园”,迎来了第22期积分兑换日。新湖街道的志愿者们带着志愿服务兑换券前来领取新鲜蔬菜,享受奉献的果实。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有片占地约13亩的“幸福菜园”,集农业科普、公益服务、爱心帮扶、劳动体验于一体,将志愿服务与菜园耕种管理有机衔接。“在‘幸福菜园’很幸福!”昨日,记者走进这片“幸福菜园”,解码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

开荒种地:志愿服务助力“荒地”变“菜园”

夏有蔬菜,冬有瓜果。“幸福菜园”位于圳美社区德淳书室附近,由体验菜园、共享菜园、景观菜园和向日葵花园构成。放眼望去,当季各类蔬菜生机盎然、绿意葱茏,韭菜、小白菜、空心菜、茄子等长势良好。

“这里过去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一到初夏蛇虫鼠蚁特别多,又堆积了不少建筑垃圾和废料,给周边的居民造成不小的困扰。”“幸福菜园”项目负责人方欣仪介绍说,圳美社区党委联合辖区智慧农业产业链党组织专业人员,前后进行6次实地调研,不断完善改造方案,最终确定打造“幸福菜园”志愿服务基地。

开发期间,社区发动志愿者卷起裤脚,扛着锄头开荒改造。2022年8月,2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菜园周边建设,仅用4个月建成“幸福菜园”。“刚开始时真的很艰苦,我们志愿者的手指全部磨破了。”参与前期开荒的退休教师、志愿者武月芳说。

芋头、花生、土豆、甘蔗、菜心……方欣仪掰着手指头说,在这个约半个足球场大的菜园,一年可以种42种蔬菜,预计一年产量高达2万公斤。

“幸福菜园”开展“蔬”送爱心活动,制定帮扶计划,慰问帮扶辖区困难群众240户,赠送蔬菜7500公斤。“每次赠送蔬菜时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参与爱心活动的武月芳说。

目前“幸福菜园”采用“专职+志愿+礼遇”专业化管理运营模式,派驻种植技术人员2人作为菜园专职管理员。志愿者参与8大类礼遇志愿服务项目,劳作每小时可获1积分,每满30积分可兑活动券一张。

科普实践:打造大学生小学生的自然乐园

“每个人都能在菜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家住楼农村社区的志愿者胡孝英说,“幸福菜园”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亲子活动32场次,75对“金婚”“银婚”夫妇在这里拍摄了婚纱纪念照,开展菜园旗袍秀,辖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幸福菜园”基地与辖区附近的小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开展常态化农业实践,打造社会实践历练平台,吸引了周边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9月刚刚结束的深圳市“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幸福菜园”荣获特等奖。截至2022年底,深圳志愿服务团队已超过1.5万个,注册志愿者达351万人。如今,深圳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涌现,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志愿者及公益组织队伍不断壮大,深圳“志愿者之城”名片熠熠生辉,助力深圳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