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毕业季 应届大学生们为梦想努力拼搏
【打印】
发布时间:2020-04-19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踏入四月,高校应届毕业生迎来了春季校园招聘的高峰期。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比去年增加40万,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用人单位招聘计划推迟或缩减招聘人数。除了这条熙熙攘攘的寻工大道,一些毕业生开始创业,他们奔波于研究项目,希望能创造出一条新的道路。而另一边,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不少准备出国读研的毕业生陷入尴尬的境地,由于国外学校没有准确的开学通知,他们只能继续等待和观望,优先选择就业。无论每个应届毕业生如何选择,毋庸置疑的是,今年于他们而言,将是充满艰难和挑战的一年。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深圳应届大学毕业生代表,讲述时代洪流之下,他们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故事。面对毕设和找工作的双重挑战潘晨是深圳大学的大四学生,双修社会工作和新闻专业,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对于毕业论文的计划。本打算过完年回校写论文的潘晨,由于受疫情影响,无法返校,导致写论文所需的采访也一直没法进行。原以为疫情会让学校延长交论文的期限,然而3月20日,她却突然接到社会工作专业的通知,3月29日必须交论文初稿,"我当时就慌了,因为我还没找人采访。"潘晨的论文题目是《社工机构的媒介运用》,于是她赶紧找到之前在社工机构实习的同学,拜托他们帮忙联系采访对象。然而愿意接受采访人不多,而且线上采访效率较低,所以整体的效果和潘晨理想中有些出入。"但是也没办法,只能尽力去写。"加上资料收集等其他工作,潘晨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写完了这篇毕业论文。在完成双修的社工专业论文的同时,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也在等着潘晨解决。潘晨的毕业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专题报道的形式,她负责写3000多字的主稿部分。在放假之前,小组已经采访了几十个人,但觉得还不够,本打算提前回学校采访,结果没采访成。"现在不太方便补采,新的采访对象也很难找到。"无奈之下,潘晨只能根据现有的内容去写稿,从已有的访谈内容中找到最需要的部分。为了弥补采访的不足,潘晨和组员们不得不想办法在别的方向上去突破,写稿时,她花了一大半的时间在收集整理资料上,以此充实内容。"虽然毕设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按时完成,并且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也足够了,而且我们真的尽力了。"她说。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业,潘晨还要面对找工作的挑战。今年春招,许多企业都采用"云招聘"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求职者,潘晨也参加了好几场线上视频面试。▲潘晨收到的面试通知在某一次面试前,用人企业提前用微信小程序自动设置好时间,应聘者只需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入小程序进行面试即可。然而,潘晨进入程序之后,页面却一直显示面试官未到场,过了一会儿,程序自动显示面试结束。"我当时挺慌的,还和我同学开玩笑说这是委婉的拒绝。"潘晨说,所幸对方发现了这个问题,又重新给她安排了一次面试。尽管如此,相比线上面试,潘晨还是更喜欢线下面对面的交流,"隔着屏幕再加上有时候网络延迟,会有放不开的感觉。"对于未来的就职方向,潘晨希望能够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如今,她已经向房地产、媒体、还有互联网公司投递了简历。自称"比较佛系"的她并没有疯狂海投,"看到合适的就去投一个简历试试看。"出国留学变成遥遥无期的等待2019年的冬天,深圳大学微电子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林子昊收到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年的准备终于等来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充满了喜悦。▲林子昊收到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 offer然而,谁也没想到,春节过后,这个圆满的句号变成了没有期限的省略号。从大三开始,林子昊便计划到国外读研究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准备,在去年11月,他成功收到来自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今年1月份,国内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因担忧出国计划受影响,林子昊提早进行出国准备,通过当地房屋中介在英国租好了房子。就在他感觉一切尘埃落定之时,英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愈演愈烈。为应对疫情,南安普顿大学将语言班改成网课形式,在国内的同学可以通过网课完成语言班学习。学校原定于9月开学,如今也处于观望状态,尚未发布正式学习课程的相关通知。▲南安普顿大学关于语言课改为线上课程的通知林子昊希望学校能在学生交学费押金期限之前出台正课政策,如果学校将课程改为网课,学费应当相应减少,弥补学生无法接受实地教学的损失。他表示,如果学校不允许延迟入学,英国疫情到9月也还没能控制住的话,他也许会放弃出国读书的念头。如果学校允许推迟入学,林子昊会先在国内找实习,并重新制定今年的计划。除了应届毕业生,许多想出国的大三学生也受到了影响。由于申请英国学校需要提供雅思成绩,不少学生提前一年开始考雅思。原定于今年3月的雅思考试受疫情影响而取消,官方也没有通知重新举办的时间,不少想考雅思的同学只能等待,一有通知就马上抢考位。林子昊最近一直在家忙着修改论文,论文是研究 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分析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深圳大学的毕业生一般是4月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6月份毕业。今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生们暂时无法进行线下答辩,林子昊和同学们也还在等学校通知,看毕业论文答辩以何种方式进行。"希望疫情能控制住,我能如期踏上英国求学之路。但如果无法出国,我也会做好另外的规划。"对于未来,林子昊一边抱有希望的等待,一边开始找工作。疫情中的年轻创业者:研发免洗洗手液和大多数同学不同,从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郭恬子没有选择较为安定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了一条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创业之路。去年5月,结束了硕士论文答辩,郭恬子飞去国外毕业旅行。在旅行的第二天,她接到本科南方科技大学导师孙大陟的电话,"他说手上有一个项目,刚好缺一个人来运营管理,便邀请我加入。当时我挺惊讶的,没想到时隔一年,孙老师还记得我。"挂下电话后,郭恬子仔细调研了一番,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回到深圳,加入这个项目。事实上,这个项目是南方科技大学和浙江省台州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首批项目之一,"战略合作的目的就是想孵化出几个不错的科创公司。"她说。去年10月,这个项目便孵化成为一家公司——水湾科技有限公司,郭恬子成为公司的法人。公司的主线产品"净水组垢材料"也因此获得了两百万的课题专项研发经费。▲郭恬子和她的创业团队合影郭恬子介绍,公司专注于健康阻垢新材料、净水滤芯、复合过滤技术、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新一代科技创新企业,依托南科大国际化高水平的研发平台与创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采用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并行发展的创新合作模式,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产品化、商品化、再产业化。最近郭恬子的公司研制了一款免洗洗手液,目前已经投入市场。郭恬子公司的资金收纳主要来自政府和一些高校的科创基金投资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的资金链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她们推出了"助湾计划",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做一些洗手液这样的小产品发展"支流",并将支路产品所获利润投入到"干流"——阻垢材料的研发当中。▲水湾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在做实验郭恬子表示,除了解决一部分公司资金困境这个原因,想要研发洗手液其实也是因为受到老师、学校以及自身经历的影响。郭恬子的本科就读于南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这次疫情中,学校积极采取抗疫行动,她的本科导师孙大陟老师为了研发一个抗疫的产品将近有十多天没怎么睡觉,这些事让她深受鼓舞。"所以当时我在想,我作为南科大的学生,作为孙老师的学生,我觉得我也应该做点什么。"事实上,郭恬子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硕士的时候就萌生了做洗手液产品的想法。在香港读书时,她发现不管是走在大街小巷,许多人的背包上都会挂一个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于是在今年三月初,她便和孙大陟以及另一位工程师一起组建了产品研发团队,"打算自己做一个洗手液产品试试看,也是想呼吁大家平时多多注意个人的健康卫生,然后避免一些细菌的交叉感染。"在郭恬子创业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许多帮助。洗手液前期研发时,孙大陟向她引荐了王兆凯院士,他是硅藻壳技术领域的专家。郭恬子和王兆凯合作,为洗手液添加了能够有效灭菌的硅藻提取物,提升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为了能够完成部分检测涉及到的细菌实验,郭恬子还曾向母校南方科技大学申请使用细胞房以及教学实验室,学校很支持她的项目,特批给她实验室权限。目前郭恬子的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和检测,生产交由其他工厂代做。关于市场销售,她计划走定制化路线,"虽然我们现在有产品销售链接,但其实零售并不是我们的一个主攻方向。我们的市场主要还是在这个定制化这一块,就是根据不同公司的需求在瓶身、标签上面做一些设计,来体现他们公司的特点。"创业就如同在未知的海域航行,并非一直一帆风顺。在创建水湾科技有限公司之前,她还建立过一个公司,不过后来没能保留下来,"我总结做不下去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太过自信,反而忽视了生产这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她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商业模式上面不断的去摸索、学习。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变成更为严峻的资本寒冬,作为刚成立不久的科创企业,水湾科技有限公司亦面临着现金流的挑战,但郭恬子依然在努力寻找希望,"我始终相信危与机并存,这次危机让我们发现新的商机——免洗洗手液,这或许能成为公司本年度快速实现营收并自我造血的最大功臣,但同时,我们还是会坚持不懈延续净水阻垢项目。"(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受访者为化名)深圳晚报记者唐文隽实习生左丹卉罗嘉慧责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