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累计完成改造77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约26.5万户

【打印】 发布时间:2023-07-28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3年7月2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我们期盼的更换电梯工程终于启动了,这件民生实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福田区莲花街道俊景豪园小区建成有20年了,电梯老旧,故障多发,存在安全隐患。经多方努力,近日施工队伍已经进场,开始进行电梯更换施工作业。业主朱女士说:“新电梯是知名品牌,还装有空调,最重要的是消除了安全隐患,这让大家很安心,有幸福感。”

近年来,市住房和建设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1年起,老旧小区改造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已经连续两年超额完成。2023年我市民生实事任务为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04个,到目前已开工90个,完成年度任务86%。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已累计改造77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约26.5万户。

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分为三类

老旧小区是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

“我市改造的范围主要为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可结合实际情况纳入其中。” 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郭晓宁介绍,对于已纳入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拆除范围的、已纳入土地整备实施项目的老旧小区不再纳入改造范围。改造方式是以保留改造提升为主,在依法依规且保持小区用地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局部拆建、加建、改建、翻建等方式进行。

据了解,按照政策要求,当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分为三类,即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基础类主要是聚焦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的改造内容;完善类主要是在小区内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改造内容;提升类主要是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的改造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还在绿色低碳、全龄友好和智慧化方面拓展了改造内容,除了建筑屋面、外墙、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外,文化休闲、体育健身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智能感知等专项服务设施也纳入其中。

“通过完善上述内容,使老旧小区既能在改造中补足短板弱项,又能适应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郭晓宁说。

改得好不好,居民说了算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应群众期盼、改善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高度重视。工作中,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主导作用,自2021年以来,开展了优饮水、燃气“瓶改管”等围绕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专项行动。中央财政也对我市改造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2021年以来累计拨付约2.4亿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

为解决老旧小区可利用空间不多、企业参与途径较少等问题,有关部门正在推动制定规划土地政策,利用小区内部或周边的闲置空间,例如架空层等,用于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解决小区存在的问题、满足居民意愿的民生工程。我市在改造老旧小区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积极畅通与居民交流渠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并将居民满意度作为改造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衡量改造成效,实现“改得好不好,居民说了算”。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长城二花园小区于1989年建成,距今已有30余年,存在房屋老旧破损、设施老化严重,停车位不足、房屋漏水等问题。

“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小区居民、热心企业共同参与下,通过持续、不断地改造,小区先后完成了楼道公共区的内墙粉刷、增设了楼梯间适老化扶手、无障碍坡道,更新了防火门、地面消防阀门和电梯,翻新了小区内道路和儿童游乐场,新建了立体车库、长者食堂和充电桩。” 长城二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陈寅生介绍,通过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先后被评定为“美好家园典型示范小区”“红色物业试点小区”,还入选“中国幸福社区多元共治范例”。

老旧小区改造是在政府组织和支持下,以居民为主体的共治共建活动,需要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改造中来,发挥主人翁作用,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据陈寅生介绍,在小区改造最初,虽然业主们有改造的意愿,但多数人都不想出面协调,缺乏一定积极性。在看到改造成效、感受到政策的实惠后,业主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但支持改造,还共同出资实施小区消防设施改造。目前,小区改造形成了政府、企业、业主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