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声:用文化融合促进人心相通

【打印】 发布时间:2023-06-09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9日讯(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朱辉豪)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声8日在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上发表题为《岭南文化传承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及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发展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大湾区人群共享同一种地域文化的宝贵资源,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融合,用文化融合促进人心相通,更深入地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陈春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广东,深入历史街区、文化地标和文物馆,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广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切关怀、寄予厚望。

“岭南,顾名思义,即南岭山脉以南,应该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也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陆地面积约45.4万平方公里。” 陈春声说,粤港澳大湾区在岭南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而岭南文化的特质和样貌,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在和未来。

陈春声指出,岭南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一直生活着众多的人群,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有相当大的差异。以语言划分,岭南的人群明显可分为三类:一是讲广州话(自称为“白话”);二是讲闽南话;三是讲客家话。这些不同的人群,到今天都已成为承载岭南文化的主体。

“今天,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学界,都在积极讨论岭南文化与大湾区之间关系,这可以视为岭南文化‘自觉’过程的一个新阶段。我们当然可以在学理上论证这个阶段的合理性,岭南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同人群不同传统交流、互动、融合的过程,大湾区的历史发展,自然也会成为这个过程的体现形式。” 陈春声说,粤港澳三地原本就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近代以来香港、澳门的繁荣,就是众多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共同造就的。可以说,大湾区本来就是一体的。当然,由于历史原因,近代以来,粤港澳三地也相对独立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但大湾区的人群同宗同源,一脉相承,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地区共同的历史文化基础,这些根本特点并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