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山建成高效协同的群众诉求服务综合体 打造多元共治“信访超市”

【打印】 发布时间:2022-12-14 信息来源:坪山政府在线

  面对复杂多变的信访工作形势,坪山区高度重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整合党建、综治、调解、心理、法律等多方资源,以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为主阵地,先后会同区综治中心、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市诉源治理非诉纠纷试点基地、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站、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阿潘调解工作室等平台,建成了1400平方米的高效协同群众诉求服务综合体,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信访服务,努力探索新时期“枫桥经验”在坪山的实践,有效规范信访行为,走访呈正金字塔结构,曾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党建引领源头治理一网服务”案例获评南方日报年度十大精彩案例。

  一、联手整合调解资源、构建为民服务网络

  2022年,坪山区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升级改造,规划了综合指挥处置室和司法在线调解室,分别按功能需求配备智慧大屏和专业司法力量等软硬件设施。旨在为信访群众提供更加综合多元的服务;在街道建成了融合综治、信访维稳、群众诉求、劳动仲裁、诉讼、公共法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在社区设立“社区群众诉求服务窗口”;在住宅小区、建筑工地、企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场所设置群众诉求服务特色站点。

  坪山区完成了民生诉求系统的应用平推,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改革2.0版。今年来,坪山区共受理诉求约2.5万宗,化解率99%以上,实现治理事件、群众诉求一网办理。对各类型民生诉求进行分类明确事项办结时限,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如咨询类事件时限为1个工作日,建议类事件时限为3个工作日、投诉类事件时限为7个工作日,经统计今年上半年的总办结率约为99.45%,做到群众“急难愁盼”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建立基层治理数据库,包括社区人口,房屋、公共设施,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基本情况,以及民生诉求“一网通”办理等情况,建立可视化数据大屏,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

  二、敲开家门打开心门、用情化解百姓难题

  坪山区依托区级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打造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阵地。一方面是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设有心理热线值班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图书角、培训室等功能区(室),并配置了一批心理测评及心理干预设施设备。与此同时,坪山区引进了专业的心理服务领域社会组织,针对非理性上访人员等群体,通过驻点咨询、上门走访、热线电话等形式,开展个案心理辅导,提供社会心理关爱服务。

  另一方面,坪山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四项工作机制,即社会心理预测预警机制、社会心理服务机制、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社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发挥区的“平台”作用、网格化管理的“底座”作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开展心理排查筛查工作。及时确定社会心理状态的标准,构筑社会心理防线。防控社会风险,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服务能力。

  信访人李某因与前夫黄某产生宅基地纠纷,携养子多次采取跳楼、喝农药自杀、堵塞政府大门、阻碍交通要道、滞留政府部门办事大厅、进场闯入街道职工饭堂打包吃饭等过激行为,进行信访活动。针对李某因长期上访引起的暴躁、愤怒、厌世等不安情绪,以及其养子存在叛逆、厌学等不良习性的情况,信访工作人员安排李某及其养子参与了10余次的心理健康辅导,有效转变了两人的思想认识。工作人员两年如一日登门拜访近60次,有50余次被拒之门外,但始终不气馁、不放弃,最终,以知心人的角色成功化解了这起信访积案。

  三、贴心塑造区域特色、打造“访调心裁”服务

  为探索创新劳动争议诉源治理新路径,坪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地将信访投诉、纠纷调解、心理疏导以及争议仲裁等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结合一体,从而打造“访调心裁”服务。助推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如成立深惠城际大鹏支线临时党支部,设立群众诉求服务站和工地调解室,配置党员骨干为调解员,“一站式”解决涉及项目工地建设的纠纷及信访投诉问题。

  坪山区还成立深圳技术大学项目部“一站两室”,即群众诉求服务站、劳资纠纷调解室和驻街单位共建办公室,由两名调解员驻点接待来访群众,组织纠纷各方现场调解,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工地”。

  此外,坪山持续畅通渠道,精准服务一键直达解难题。坪山区联合市区两级监管部门、地铁集团、项目分包商,设立市地铁集团项目工地劳资纠纷分级调解中心,搭建机械设备作业日常沟通平台,设立常驻信访岗,专人专责协调处置相关劳资纠纷和信访投诉,及时从源头上化解涉地铁类案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坪山区以实现劳动争议调解前置为目标,建立劳动争议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和社会化调解“四位一体”的调解平台,健全劳动争议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全链条衔接机制、劳动争议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信息员:谢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