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5月27日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简称市地方志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深圳通史》编撰工作。目前,带有深圳、香港地区历史探源性质的《深圳通史(古代卷)》已完成初稿编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深圳的历史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一部分,同样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深圳有约7000年的人类活动史、2000多年的盐业生产管理史、约1700年的郡县建置史。深圳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以及古代海防前沿重镇,自古以来就是移民汇聚之地,深圳本地的历史文化,始终具有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相融合的鲜明特质。深圳、香港山水相连,人民互通,古代一直处于同一县域管辖范围内,历史文化同宗同源、根脉相通。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讲述深圳历史全过程发展历程意义重大,但截至目前这方面官方的、权威的通史类著作仍是空白。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批示同意,市地方志办于2021年8月正式启动《深圳通史》编撰工作,计划以时间为序,全面客观反映深圳地区自有人类文明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分为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三辑。在室领导部署推动下,以地方志处牵头,组织各处业务骨干和高校学者共11人组成古代卷编写组,并邀请相关文史专家提供指导。编写组广泛查阅资料,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建立微信交流群,多次举办研讨会并赴南头古城等地实地考察,积极推进编写工作。2022年5月,已完成古代卷初稿编写,约30万字。5月20日,市地方志办主任杨立勋主持召开《深圳通史(古代卷)》编写工作座谈会,本市文史专家杨耀林、周军、李海荣、蒋宗伟及编写组全体成员参会,会议探讨和明确了《深圳通史(古代卷)》下一步文稿修改方向。
2022年5月20日,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召开《深圳通史(古代卷)》编写工作座谈会

市地方志办主任杨立勋主持《深圳通史(古代卷)》编写工作座谈会
市地方志办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把对深圳本地的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做好《深圳通史(古代卷)》的修改、统稿与评审工作,计划2022年底完成《深圳通史(古代卷)》终审定稿送出版社,随即启动近代卷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