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召开202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回顾总结2021年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主任杨立勋主持会议,二级巡视员黄玲、副主任张妙珍及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总结表彰大会现场
杨立勋作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部署。他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党史“姓党、爱党、为党、护党”根本原则,奋力推进党史文献和地方志事业先行示范。一是实施红色历史研究工程,修好深圳“红色家谱”。精心编写《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科技创新四十年》《深圳大事记(1978—2020)》《初心使命——深圳红色故事》《深圳市革命遗址通览》等系列丛书,拍摄制作党史专题片《深圳红色家谱》,其中《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红色家谱》分别荣获2016-2020年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著作类和影视音像作品类优秀科研成果奖。在《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和学习强国平台等主流媒体刊发《深圳党史:百年光辉党史中精彩华章》《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弘扬新时代深圳精神》等庆祝建党百周年系列理论文章。组织召开全市党史界庆祝建党百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全市地方志工作座谈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步一,副市长张华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对我市党史文献和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化地方史和地方志理论研究,全面完成深圳村落普查系列图书编纂出版工作,启动《深圳通史》编纂工作。组织编纂《深圳市扶贫合作志》《深圳援疆实录》,展示党领导下深圳对口帮扶和合作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继续擦亮“深圳年鉴”品牌,实现市、区综合年鉴全覆盖,率先启动街道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形成以《深圳年鉴》为主导,区级年鉴、街道年鉴和专业年鉴为支撑的工作格局。2021年,全市共有6部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奖,23部年鉴在广东省年鉴评比中获奖,其中《深圳年鉴(2020)》获一等奖。二是实施红色阵地建设工程,高起点构建一批“红色基因库”。深圳党史馆、方志馆2021年全年共接待7800多家单位、12.3多万人次,成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殿堂”。全面打造以深圳党史馆、方志馆为核心,党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基点,数字展馆为补充,覆盖全市、“点线面”结合的“红色基因库”集群。深圳党史馆新馆、国家方志馆特区分馆作为被列入市委六届十七次全会报告、市委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及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建设任务,已进入规划选址阶段。三是实施红色文化传播工程,高品质推进系列铸魂立德宣教项目。举办“风雨百年”庆祝建党百周年大型党史主题展览,系统介绍深圳地区在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推出《深圳红色文化地图》《深圳青少年红色地图》,同步启动“在线红色足迹打卡行动”,全面展示深圳红色文化底蕴。面向全市招募“党史义工”服务队,在学党史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四是实施“四史”“五进”工程,高标准服务党史学习教育。打通党史地方志研究、宣传、教育培训“全链条”,组建全市党史宣讲团,领导班子带头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军营宣讲“四史”。2021年以来开展党史专题宣讲近百场,惠及党员群众上万人次,向各单位赠送党史书籍共计近1.2万册。2021年12月,我室在“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 全国党史故事短视频展播”活动中荣获中央党史和文献部门颁发的“积极组织奖”。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在全国首创“党史亲子课”和《党史三字经》特色宣教品牌,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更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立勋同志强调,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王伟中书记和艾学峰副书记的批示指示精神,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强功能,系统谋划党史文献和地方志发展路径。二是强成果,推出一批史志精品力作。三是强队伍,打造一支高水平史志人才队伍。四是强平台,夯实党史和地方志宣教平台。五是强服务,提升史志资政育人水平。立勋同志勉励全市史志干部在新的一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贡献史志智慧和精神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杨立勋作2021年工作总结与2022年工作部署
最后,张妙珍宣读了《关于表彰2021年度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决定》并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