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区采用“红外监测”技防模式 创新打造智慧安全监管系统

【打印】 发布时间:2021-07-15 信息来源:南山政府在线

  “三小”场所(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突出,一直以来都是安全监管难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南山区创新打造“三小”场所智慧安全监管系统,采用“红外监测”技防模式,通过“红外感知+物联网+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化、智慧化,有效化解安全监管难题。

  南山区有33个城中村、近3.6万家“三小”场所,人员密集且安全意识薄弱,消防安全情况复杂,违规搭建、违规住人现象多见,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面对庞大的数量,仅靠人力难以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控。南山区发挥科技强区优势,将科技手段与应用场景有机结合,打造“三小”场所智慧安全监管系统,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夯实城市安全基石。

  南山区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小”场所夜间住人隐蔽性强,违规住人信息获取难、取证难,无法有效实施监管。运用智能红外感知设备探测人体辐射红外线,起到“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当探测到“三小”场所阁楼夜间非营业时段有人员停留时,可以对其进行警示、劝离。若现场人员仍未离开,将向辖区监管工作人员推送人员留宿报警通知。

  目前,南山区已经对8个街道3553家存在阁楼的“三小”场所进行技防监管。通过责任分工,形成了以商户、供应商、区安委办(区应急管理局)、街道、社区、小型应急管理站、消防等部门全角色管理的责任链条,实现对“三小”场所监管现状的实时整体把握。

  未来,南山还将不断发挥科技手段在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火、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等领域的监测预警作用,将各类事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监管,从靠人跑、非全时、粗放式监管,逐步向靠科技、全时段、精准式监管方向迈进,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护航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