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召开 全市名村志编纂业务培训会

【打印】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信息来源:中共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21年5月1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全市名村志编纂业务培训会,这是深圳市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召开的名村志业务培训。市地方志办主任杨立勋出席会议。市地方志办地方志处业务人员,各区志办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申报名村志(名镇志)的街道、社区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 相关志稿的编纂人员和各级审核人员等180余人参加培训。

全市名村志编纂业务培训会在市地方志办5楼报告厅召开

杨立勋在讲话中首先感谢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对深圳地方志工作的大力支持,派出两位业务骨干前来授课。他指出,名村志编修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的拓展和深化;名村志传承文脉,重在突出“名”与“特”。深圳有着约6700年的人类活动史,近1700年的郡县史,40多年辉煌壮丽的改革开放史,深圳现存1024个自然村落,不乏有价值的名村。如大鹏所城所在的鹏城村,南头古城所在的九街村,文天祥后裔所开的宝安凤凰村,都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保存了比较好的古村面貌。龙岗区罗瑞合村拥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的鹤湖新居。以罗湖区渔民村、龙岗区南岭村为代表的村落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这些名村承载着生动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积淀和记载着深圳地区发展演变的历史和文明。目前已有《鹏城社区志》作为第三批中国名村志丛书12部中的一部,于2019年12月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今后还要争取更多的深圳村落入选中国名村志丛书。他要求,各区、街道、社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通力合作,稳步推进编修工作;强化精品意识,狠抓编修质量。他要求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推动深圳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双区”建设贡献历史智慧和方志力量。

杨立勋讲话

培训会上,广东省地方志办方志处二级调研员杨波讲授了“申报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级主任科员黄璐讲授了“中国名镇志、名村志丛书编纂出版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深圳市地方志办地方志处处长周华讲授了“志书编纂基本原则及资料工作的具体要求”等课程,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为便于工作交流,市地方志办还组建了市名村志编纂微信群。

杨波、黄璐、周华三位同志讲课

深圳市开展名村志文化工程以来,各区、街道、社区踊跃申报,目前全市11个区(含新区、合作区)申报或意向申报名村志30部、名镇志4部。市地方志办近日印发了《深圳市名村志工作实施方案》(深志办[2021]1号),在贯彻落实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的同时,推出《深圳市名村志系列丛书》,打造村镇志精品。以此为基础,加强基层地方志工作,促进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地方志事业的繁荣,传承深圳记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助力“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