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罗宜兵调研考察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打印】 发布时间:2021-02-01 信息来源:光明政府在线

  2021年1月28日,市水务局调研员罗宜兵同志到光明区实地考察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区水务局局长黄海涛、副局长张明亮参加此次活动。

  首先,一行人来到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讲解员详细介绍了试点区域的总体情况和建成效果。试点区域一共存在6处历史内涝点,实验学校门前是其中一处。为解决该内涝点积水的问题,区海绵办根据现场竖向关系,因地制宜将实验学校门前空地改造成梯级雨水花园。在功能上,滞蓄学校内高处汇集下来的雨水,有效消除内涝风险;在科普教育方面,在雨水花园内设置书型宣传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是海绵城市科普教育宣传示范基地;在景观观赏方面,建成了居民喜闻乐见的街心公园。

  随后,一行人来到刚刚完成竣工验收的文化艺术中心,该项目是深圳市光明区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地标,致力于打造“光明海绵艺术园”,将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融入光明区标志性的特色田园景观中,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特色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同时该项目是深圳首个实现100%场地雨水收集、多维立体化的雨水管理、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大型公共项目。场地内的多个展示牌和土壤结构层剖面展示设施也起到了对市民科普海绵理念的作用。

  接下来一行人来到东长路,该项目通过对绿化带内微地形的打造,将海绵功能与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提升了道路的景观效果,也提升了周边的环境品质。

  沿着东长路,一行人走进了综合整治过的甲子塘社区,甲子塘片区总面积约70公顷,居住人口约22000人,人口密度远高于深圳市平均水平,其中9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口,工业企业65家,主要是加工类工业企业,金属制品类和塑料制品类,是鹅颈水流域典型的旧村和旧工业区并存的老旧片区。通过对社区现有空地、闲散地、停车场、破旧公园等因地制宜落实海绵设施,打造海绵型公园绿地;对片区内的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处理完美解决了片区内面源污染和甲子塘排洪渠水体黑臭的问题。甲子塘片区的做法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模板,其经验在全区114个城中村推广,并在2020年4月份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最后,一行人来到楼村湿地公园。湿地改建以“生态光明、幸福光明”为主题,打造以“水处理+滞洪+海绵+景观”为特色的多功能湿地。此外,该工程为光明区初雨调蓄处理试点工程,以“三水(初期雨水、雨水、污水)分离、分散调蓄、处理回用”为技术路线,在改善流域水环境的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

  罗宜兵对光明海绵城市建设的做法和成效给与充分肯定,并要求加快科学城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编制进度、精细化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浅表流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