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珊瑚礁大规模白化拉响警报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0-16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10月12日,一份关于20个地球临界点的报告指出,全球气温飙升已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陷入普遍衰退状态,标志着地球首次达到气候临界点。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地球上的其他系统也将很快达到临界点,这是发生不可逆转重大变化的门槛。

一年多前,同一团队发布的首个此类评估已为人们敲响警钟,但并未宣布达到任何气候临界点。“现在,我们不能再把临界点当作未来风险了,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现实。”报告主要作者、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社会科学家Steve Smith说。

该报告在评估冰盖崩塌、海平面上升、亚马孙雨林退化等突破临界点的风险的同时,还探讨了社会和经济变革等方面的进展,如清洁能源利用。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两年,珊瑚礁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使得该生态系统达到了临界点。海水变暖导致全球各地的珊瑚出现白化现象,即为珊瑚提供营养、氧气并使其具有鲜艳色彩的共生藻类离开或死亡。第四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始于2023年1月,研究人员估计,它已影响全球超过84%的珊瑚生态系统。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珊瑚生态学家Michael Studivan表示,最近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表明,危机迫在眉睫,珊瑚礁正遭受更为严重且频繁的大规模干扰,何时迎来恢复期是一个大问题。

即便人类将全球气温稳定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约1.5℃,珊瑚礁仍会继续减少。但研究人员表示,1.5℃这一阈值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被突破。报告指出,要使珊瑚礁得以“有规模存续”,人类不仅要阻止气温上升,还必须通过捕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全球气温降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约1℃。

报告合著者、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政治学家Manjana Milkoreit表示,不可逆转的临界点给各国和国际机构带来了新挑战,因为它们一直试图通过渐进措施应对长期气候变化。而防止临界点再次被突破,需要立即减少碳排放,并扩大从大气中捕集碳的技术规模。

相关阅读

气候临界点究竟是什么?

气候临界点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是全球面临的最大气候风险。

关于气候临界点,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一叶在水面上漂浮的独木舟开始倾斜进水的时候,尚能保持平衡;但当倾斜角达到一定程度时,独木舟就会倾覆——造成这个不可逆后果的倾斜角就是临界点。

同理,气候临界点就是气候变化中的突变点,一旦跨过这个突变点,就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气候临界点有什么特点?

首先,临界点事件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突破临界点(即被激活),系统将无法回至原来的稳定状态。这就像往山顶推石头,越过山顶,石头就会急速坠落,挡都挡不住。

其次,临界点事件难以预测,尽管人们知道有临界点,但却无从得知触发的具体点。就像“泰坦尼克”号黑夜里在浮冰区航行一样,知道有浮冰,但无法精确预测其位置,等看见浮冰的时候已经刹不住车,也拐不了弯。

最后,气候临界点事件一般都规模庞大,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影响,一旦触发就会带来毁灭性气候影响。

由此不难看出,突破临界点需要外部环境的驱使,比如现在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是人类碳排放量不断增加驱动的。一旦突破临界点,仅仅凭借系统内部过程本身,就能快速产生剧烈的变化。

(综合自中国科学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