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举办走进高校特别活动,埃中两国文化交流“链接者”阿巴斯·赛义德来到深圳大学,与高校师生、市民群众分享他眼中的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
讲座伊始,阿巴斯讲述了自己和中国文化结缘的经历。2002年,阿巴斯报考大学时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中文专业。毕业后,他当过翻译、导游,曾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工作。
讲座中,阿巴斯介绍了金字塔、神庙、尼罗河、古埃及象形文字等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在阿巴斯看来,埃及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在形式上不一样,但目标、认知、逻辑、思路都是相同的;埃及受尼罗河的影响十分深远,正如黄河等大江大河对于中国的影响;埃及和中国都给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都倡导以人为本、和谐、包容。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和埃及、中国和世界链接在一起。”阿巴斯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就是不断的链接,不仅有政府官方之间的链接,也有更多的民间交流,把不同的人类文明链接在一起。文化交流之外,中国企业承建埃及新首都CBD项目,以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带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带和红海经济带的开发;中国企业在埃及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助力埃及打造区域清洁能源中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阿巴斯说。
“深圳这座城市有很多奇迹,它吸引中国人,也吸引外国人。”这是阿巴斯第三次来到深圳。2008年初访深圳时,“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让阿巴斯深受触动。此次深圳之旅,阿巴斯观看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对中国功夫有了新的理解;登上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他惊叹“这是个奇迹”;在深圳大学作讲座,他被学子们的求知欲打动,“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的大学作讲座。我希望把这作为开始,以后做更多的民间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和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