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与德雷珀搭档美网混双,张帅与梅拉德诺维奇携手杀进美网四强……近年来,世界网坛赛事中涌现过不少中外“跨国组合”且成绩不俗。日前,在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举办的“马峦杯・一‘网’无前中外网球公开赛”,让这里的中外网球爱好者们也收获了一次中外搭档共赴赛场的感觉,带来了一次体育与文化融合交流的新体验。
此次赛事由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比赛赛程紧密而精致,四对中外组合两两对决,胜者晋级争夺冠军,负者则开展季军争夺。
几位本土选手均来自深圳,他们的跨国搭档则分别来自摩洛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最终,黄文辉/卢致强(临时替代孟加拉国选手)组合夺得桂冠。相较于名次争夺,与自己的“跨国搭子”玩转比赛,是让选手们感到更有趣的部分。
交流——“彼此成为新朋友意义非凡”
抽签选择搭档,在比赛中磨合,这对组队的选手们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在赛前确定好组合后,中外选手们即利用宝贵的热身时间交流各自技术特点和战术安排。前后场分区、发球人选择、谁来应对相持、谁来跑动截击……在实战考验中,选手们的配合从生涩到渐趋流畅,赛场上的不断交流成为了造就默契的“密码”。
这其实也是此次赛事选择中外组合赛制的着眼所在——以体育兴趣为纽带,借助比赛增进中外居民的交流与友谊。本土选手黄文辉表示:“这是第一次和外国人组合打比赛,我觉得这样的比赛非常好,通过这种中外网球的交流可以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兴趣圈子,国际友人们在深圳的生活会更有归属感,也有利于推动区域文体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来自摩洛哥的选手Charaf则表示这种搭档交流很有趣,中外“搭子”可以一起分享对网球的热情,无论来自哪里。背景如何,借助这样的赛事都可以聚在一起交流,彼此成为新朋友,这显得意义非凡。
互联——“我非常愿意邀请更多人来到这里”
交流不仅在选手与搭档之间存在,更由此扩展到人与城市之间。在此次赛事的征集报名阶段,即得到了参加过马峦街道国际化街区建设活动的国际友人们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通过自己的“国际圈子”向外扩散赛事信息,最终吸引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居住于深圳不同区域的选手们前来参赛。
这几位参赛的国际选手均是自深圳其他区第一次来到坪山区,他们坦言,来到坪山参赛,这里的城市风貌和场地软硬件设施,都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坪山这个场馆很不错,深圳的体育场馆等城市设施建设真的很好,我想我会非常愿意邀请更多人来到深圳,来到坪山马峦。”来自巴基斯坦的参赛选手Muhammad说道。
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们除了对接选手们关于赛事的各项信息,还向他们介绍了坪山区,特别是马峦街道的美景与文化,向他们推介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可以为国际友人提供的服务。针对选手们的“体育迷”属性,工作人员还向他们介绍了即将到来的“十五运”并发出观赛邀请。“希望国际友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这座城市,了解来到深圳、来到坪山马峦他们可以享受到的服务,也了解这里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格局,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到这里。”马峦街道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钟情——“我们在这里很享受,正在学习很多东西”
除了国际选手们这样的“新面孔”,赛事来宾里也有马峦国际化街区建设活动中的“老朋友”。来自巴基斯坦,就读于哈工大深圳校区的李白,此前就参与了马峦街道的外语角课堂等国际化街区活动,这次她也来到了比赛现场,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协助参与赛事工作,穿着志愿者红马甲的她成为了前来参赛和观赛的国际友人们咨询现场事项的“心仪人选”。
“我很喜欢马峦,很喜欢参与这里的活动,我也很乐意以国际志愿者的身份为这里的活动助力。”李白说道。而除了她自己,李白这次还带着自己的同学苏珊一起作为国际志愿者参与赛事。“马峦的氛围让我感觉很好,我在这里结识了很多朋友,很喜欢和这里的人们交流。我想和朋友一起探索这里,也让她知道这里的好环境。我们在这里很享受,正在学习很多东西!”
此外,赛事还吸引了100余位观众前来观看,他们有的是参赛选手的亲友团,有的则是闻讯而来的网球爱好者。一对学生姐妹在看台上看得十分认真,“我们喜欢网球,了解到有这个比赛就想着过来看看。”其中的姐姐说,“我觉得这种比赛形式可以交到很多外国朋友,可以更好地增进中外的关系,可以让外国朋友更加了解深圳,更加知道我们国家的体育发展和开放胸怀。”
在默契的配合和激烈的对抗中,比赛时间转眼即过。赛事虽已结束,但各组搭档都收获了自己的新球友,纷纷表示以后可以相约继续打球。马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交流是一种网络的建立与延伸,无论是中外选手们从此互相认识成为球友,还是报名时国际友人们帮忙宣传,国际志愿者带动更多人加入。这其实都体现了我们想做的,就是让来到深圳、来到坪山马峦的国际友人们和这里的人们建立更多联系,在交流中彼此有所收获,让中外朋友们的眼光都更开阔,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深圳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国际化形象。”(信息员:江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