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 织密扎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打印】 发布时间:2025-07-28 信息来源:深圳政府在线

  7月25日,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黄坤明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在佛山顺德督导检查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精神和王伟中省长在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工作安排,对深圳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市长覃伟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当前我省处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攻坚关键期,全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做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工作要求,坚决有力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全力守护好市民群众健康安全。要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全力以赴严防输入,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及时发现、快速果断处置输入性病例和本地散发病例,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要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杀蚊灭蚊攻坚行动,聚焦人员密集场所和蚊虫孳生地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有效降低蚊媒密度,从源头上防控蚊媒传染病。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加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引导市民群众增强自我防护和主动就诊意识。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加强信息沟通和防控措施协同,扎实做好物资保障,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市领导陈清,市政府秘书长卢文鹏参加会议。

转存图片

市疾控中心呼吁:家家户户行动起来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近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7月上半月(1日-15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在全市设置的434个监测点中,不合格的有247个,占了56.91%。

  不合格的监测点中,高密度有21个(含16处成虫和5处幼虫),中密度有52个,低密度有174个。21个高密度窝点包含居民区、公园、工业区。其中,5个幼虫高密度监测点包括:福田区福田街道裕亨花园、华强北街道上步工业区、园岭街道八卦岭工业区-六区;盐田区海山街道恩上湿地公园;南山区南山街道月亮湾花园。

  无积水就无蚊虫,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根本措施。深圳市疾控中心呼吁每家每户都要行动起来,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市民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灭成蚊。蚊香、电蚊拍、防蚊喷雾要备好,卫生死角要处理,没有蚊虫的叮咬就没有此类病毒的传播。二是清积水。蚊子最爱在水中产卵,用不了几天,大花蚊子就会成群结队从水里飞出来咬人。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源头上铲除这些蚊虫孳生的窝点。把瓶瓶罐罐、花盆底部、轮胎里的水彻底清理干净。室内水生植物3~5天换水一次,储水容器要加盖,清除蚊虫孳生地可有效减少蚊虫叮咬。三是防叮咬。个人防护要做好,出门穿浅色长衣长裤,户外树荫草丛少逗留,家里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

市区街道社区统一行动防控灭蚊

  昨日,记者从深圳各区了解到,为有效防范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深圳市、区、街道三级联动,从建筑工地到居民小区,从学校课堂到公园绿地,协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积水、灭杀蚊虫。

  龙华区针对公园、建筑工地、物业小区、学校、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场所,开展集中环境整治和统一消杀行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动特别强调对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城中村等易孳生蚊虫的“死角”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单位住户、不漏楼宇院落、不留积水容器”。

  社区迅速行动。7月24日至26日,盐田区海山街道开展区域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行动包括清除卫生死角和蚊媒孳生地、清理积水,规范垃圾收运,冲洗消杀环卫设施,清理卫生死角。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志峰介绍,此次灭蚊行动,横向多部门、纵向区街社全面参与清理蚊虫孳生地,重点整治社区积水容器、垃圾站、绿化带等区域,降低蚊媒密度。

  宝安区疾控部门呼吁,公民与场所要时时谨记“防控清单”,例如,个人要经常翻盆倒罐清积水,不给蚊虫留温床,家里家外无死角。物业、企业要定期消杀、清理绿化带积水,学校、工地等集体场所建立防蚊制度,纳入日常管理。

家庭防蚊清单请收好

  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引发关注,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依赖积水繁殖,家中积水可能就是养育蚊子的“温床”。近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家庭防蚊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呼吁市民从家庭层面筑牢基孔肯雅热的预防防线。

  家中哪些位置易成蚊虫孳生地?

  家庭作为蚊虫孳生和叮咬的高频场景,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清单》提示,家中的阳台/窗台要重点清理积水容器,包括每周彻底清洗花盆托盘,避免积水,小型鱼缸/水池可投放食蚊鱼。

  厨房要杜绝隐蔽积水,餐后及时清理水槽残留水,用抹布擦干。

  定期疏通下水管,避免管道内积水。

  卫生间要保持干燥无积水,洗手池/浴缸,使用后及时排水,擦干池壁。

  漱口杯、洗面奶瓶底等缝隙处每周清理一次,避免积水残留。

  客厅/卧室要排查小角落,例如空调接水盘每周清洗一次,倒掉冷凝水。

  需装水使用的塑料玩具玩耍后倒空水分,晒干后收纳。

  在户外/庭院,要定期疏通排水沟,清除落叶、淤泥。

  池塘、喷泉等安装循环系统,假山等需每周冲洗可积水的凹陷处,防止蚊虫孳生。

  如何做好防护减少蚊虫叮咬?

  《清单》提示,要做好物理防护,减少蚊虫叮咬机会。傍晚和清晨(伊蚊活跃时段)尽量关闭门窗,或使用纱窗通风;在家里放置灭蚊灯(建议选择物理电击式,避免化学污染),每周清理一次蚊尸和电网。外出时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皮肤暴露(伊蚊偏好深色衣物);尽量避开早上(7:00~9:00)和傍晚(16:00~18:00)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如需外出,避免去草丛、树荫、积水附近等蚊虫密集区。

  必要时科学用药剂,可使用电蚊香液、蚊香(选择正规合格品牌,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时间使用),睡前1~2小时点燃,睡觉时关闭并通风。室外阳台角落、绿化带、院落墙角、杂草丛等蚊虫聚集区,可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低毒杀虫剂(如除虫菊酯类),喷洒时避开食物、餐具和宠物,农村地区特别注意避开蔬菜、瓜果和禽畜饮水处。

  城市居民防蚊:每周固定1天全家一起“防蚊大扫除”,重点排查积水隐患(尤其是雨后);发现小区公共区域(如绿化带、下水道)有积水或蚊虫密集,及时向物业、居委会或疾控部门反馈。农村居民防蚊:联合邻里定期开展“全村灭蚊日”,共同清理公共区域的积水(如村口池塘、共用排水沟),形成“互相监督、共同防控”的氛围;养鸭、养鱼的农户,可将鸭群赶到积水较多的田间或沟渠,利用鸭子吃蚊幼虫的习性减少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