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获通过
4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运龙主持召开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会议表决通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决定》,为进一步推进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建设,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法治保障。
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首次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新兴领域的重要立法,常委会会议专门安排立法辅导报告,帮助常委会委员在进一步了解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审议法规。
会议听取和审议关于2024年度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依法履职监督工作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会议还将听取和审议深圳市2024年度绩效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审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表决通过相关人事任免事项等。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陶永欣等市政府领导,以及市监察委员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列席会议。
深圳经济特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作为颠覆性前沿技术,合成生物产业正在加速崛起为新的“黄金赛道”。在4月28日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深圳经济特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草案首次提请审议,以“小切口”立法护航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实现大发展。
合成生物是什么,深圳合成生物科技产业生态怎么样,立法必要性体现在哪里?市人大常委会专门邀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为委员作立法专题辅导报告。
“就像组装汽车一样,合成生物学就是利用工程的方法来合成生物。”刘陈立用形象的比喻为大家解析生物再造的“密码”——科研人员将基因片段、蛋白质等“零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而设计出新的物质、生命形式。他表示,以合成生物学驱动的生物制造是一项全新的造物技术,正在不断打开生命健康、材料能源、医学美容、农业食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空间,成为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的焦点。
深圳市对合成生物产业前瞻谋划、科学布局,已初步构建起了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数据统计,近3年全国新增的合成生物企业,40%集聚在深圳,其中八成落户在光明。截至去年底,光明区已汇聚120多家合成生物企业,总估值近400亿元。
刘陈立认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立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对巩固扩大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他期待,通过立法能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将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灌溉到“产业农田”里。
五位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报告依法履职情况
4月28日举行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和审议2024年度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依法履职监督工作情况,并开展满意度测评。
会上,市科技创新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海洋发展局、市投资促进局等五个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走上报告台,报告过去一年依法履职情况。报告辅以PPT的形式进行,盘点了过去一年在依法行政、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及其决议决定、主动接受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直面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措施。
为做好这项工作,会前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组成调研组,到5个报告人所在单位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报告人依法履职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和现场听取报告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绝大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他们的履职情况表示“满意”。
为贯彻落实新修改代表法中关于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联系的有关要求,扩大人大代表对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市人大常委会邀请参与依法履职情况调研或相关领域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意见。同时,为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除满意度测评外,同步收取书面意见建议,汇总后同会议审议情况、测评结果一同反馈给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督促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常委会会议的意见,不断加强和促进相关工作。
对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开展依法履职监督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任免监督的重要举措,按照工作计划,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将选取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依法履职情况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一届五年实现部门全覆盖。自2022年以来,已有20多位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报告了依法履职情况,实现了人大监督与依法行政的良性互动,形成“监督—完善—提升”的有机统一,督促获任命干部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公仆意识,更好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