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气象事业80周年主题展(深圳首展)启动

【打印】 发布时间:2025-03-24 信息来源:深圳政府在线

  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当天上午,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暨人民气象事业80周年主题展(深圳首展)启动仪式在市民中心举办,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和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广东省气象局领导共同出席活动。

  1945年,我国气象事业自延安起步,风雨兼程、发展壮大,今年迎来人民气象事业80周年。此次展览不仅向广大市民展示了中国气象文化发展的脉络、中国气象现代化取得的成就,还展示了深圳气象发展历程以及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果。

  此次主题展由深圳市气象局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举办,于3月23日-4月20日在市民中心B区多功能厅旁西展区开展。市民朋友个人参观无需预约即可自行前往展厅,集体参观可通过电话82511664进行预约,市气象局将安排专业讲解人员带领大家一同领略气象万千奥秘,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气象早期预警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携手参与到深圳气象早期预警的全面行动中来。

转存图片

深圳气象早期预警能力再提升


在气象开放日活动上,师生走进气象局参观气象监测设施、体验天气节目录制过程、聆听科普讲座。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凸显了早期预警对于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作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当天,深圳市气象局联合华为云、哈工大(深圳)分别发布“智霁2.0”和“智瞳”两项新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我市气象早期预警能力。

  其中,“智霁2.0”是首个业务应用的人工智能区域集合预报模型,减少了单一预报模型的误差;创新应用区域迁移嵌套联合技术方案,提升降水预报效果;增加模型运行频次,提升区域模型业务运行效率。“智瞳”则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联合哈工大(深圳)等持续研发强降水智能临近预报技术,可提供基于位置的分钟级降水预报服务,其强降水临近预报能力已超过传统短临预报,有效预报时间从1小时拓展到3小时。

  据介绍,深圳气象早期预警起步早、发展快,被世界气象组织列为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的成功案例。199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首个暴雨预警信号。近年来,深圳市气象局以“全灾种监测、全时域响应、全行业研判、全周期服务、全方位赋能”为目标,打造了超大城市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全市自动气象站网分辨率达到2.8公里,实况数据1分钟到达预报员桌面,1分半钟即可为市民提供实况服务;深圳“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气象局在全国推广。同时,深圳市气象局还建立了“343”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确保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防灾责任人及时响应、市民提前防范。

  “让城市风雨有备、让市民冷暖先知”,一直是气象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前期公开征集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深圳市气象局当天还发布了2025年8项气象新服务新产品,包括高级别预警信息极速进校园、健康生活气象智能卡片服务、日出日落晚霞气象景观指数、东部滨海地区天文观测信号服务、工业园区规划控制性工程气象参数、重点行业用户气象风险智能提醒、暴雨概率预报服务、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龙华试点等。

  深圳市气象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腾讯公益推动深圳预警发布微信小程序产品上线,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秒级发布。同时,市气象局还将联合市教育局开展“安全第一课”入校园,增强学生和家长等重点人群防范气象灾害意识,联合建立直通式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高级别预警信息覆盖全市中小学负责安全管理人员。

  在世界气象日前夕,市气象局还组织了两场气象开放日活动,150余名师生走进气象局参观气象监测设施、体验天气节目录制过程、聆听科普讲座。后续,市气象局还将在“民心桥”“政民通”等栏目推出早期预警专题在线访谈,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心连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