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伟:以只争朝夕劲头答好《南沙方案》第一阶段考卷

【打印】 发布时间:2025-03-20 信息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今年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三年回望,南沙开发开放成色如何?近日,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省南沙工委副主任朱伟就相关情况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南沙开发建设已进入加力提速、厚积成势的新阶段,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围绕第一阶段目标,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形成高效协同联动管理机制

  实现“南沙的事情南沙办”

  记者:《南沙方案》印发三年来,省发改委(省大湾区办)如何支持南沙开发建设,着力推动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朱伟:2022年6月,国务院公布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支持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近三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化机制保障,为南沙开发开放注入新活力。省委、省政府将贯彻落实《南沙方案》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南沙现场会等会议作出系统部署安排。省大湾区办研究制定南沙方案重点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动建立省南沙领导小组、省南沙工委、省南沙办三级强力推进的工作指挥体系,统筹调度和推进落实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形成省市区上下联动、协同高效、权责明晰的管理体制。二是强化政策协调,推动放权赋能取得新突破。推动国家同意在南沙试点放宽市场准入与监管体制改革,支持南沙围绕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先进技术应用、特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探索。牵头编制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出台省南沙条例。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全放”原则推动一批省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授权南沙实施,建立健全特事特办、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实现“南沙的事情南沙办”。三是强化精准施策,加快开创南沙开发建设新局面。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推进一批可见可知可感的标志性成果落地,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冷泉生态系统重大科技设施项目可研正式获批,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暨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挂牌运作。将南沙100个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落实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要求,三年累计支持南沙32个重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35亿元。

  当前南沙开发建设已进入加力提速、厚积成势的新阶段。接下来,我们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围绕《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一是以编制实施《南沙总规》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对标借鉴国际一流湾区城市经验,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南沙湾、庆盛枢纽和南沙枢纽三个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二是赋予南沙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聚焦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为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市场一体化、民生服务一体化积累宝贵经验,加快打造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压力测试区。三是用好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沟通交流工作机制,鼓励南沙与横琴、前海、河套重大合作平台之间通过借鉴移植、延伸适用、共建标准、联合监管等方式,互学互鉴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发挥重大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环珠江口打造“黄金内湾”。

  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记者:下一步,如何支持南沙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朱伟:南沙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兼具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平台叠加优势,是“千年商都”广州通往海洋、走向世界的门户枢纽,也是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重要交汇点。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沙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推出997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支持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力打造更加高效包容的市场准入环境,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已正式出台实施,围绕新兴产业、对外开放等15个方面允许南沙开展首创性改革探索。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试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开展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打造便捷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二是高水平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该项目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获国家发改委授牌运营,引进金融保险、会计税务、咨询评估等一批港澳专业服务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际投融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更好推动大湾区产品、设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向全球。三是国际航运物流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南沙港区、航道扩建、海铁联运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等综合服务不断完善,南沙港区165条外贸航线覆盖欧、美、亚、非、拉等世界各地,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南沙充分发挥制度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门户和综合服务枢纽等优势,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携手港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不断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营造更具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用好放宽市场准入、土地管理综合改革等重大政策试点,加快推动出台金融支持南沙专项文件,优先在南沙布局实施更多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制度创新试点,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有序扩大制度型开放,稳步提升链接全球的对外开放能级。进一步深化对接CPTT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支持南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领域探索实施更多“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加快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三是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打造国际交流交往新平台。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合作,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等重大平台建设,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资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国际会议、国际机构落户,打造国际经贸合作前沿地。

  (记者 吴冠霖 统筹 黄少宏 柳时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