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项实事构建职工服务“生态圈”

【打印】 发布时间:2025-03-17 信息来源:深圳政府在线

  3月14日,深圳市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总十八届三次执委会议、省工会十五大会议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

  2024年,职工文化建设“三大节”81项重点文体活动吸引近10万职工参与;广泛开展400余场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超8万人;组织全市5.6万名职工参加疗休养;推动职工诉求响应系统融入全市“12345”民意速办系统,全年累计办理职工诉求19441宗,按时办结率100%,满意度98.48%;帮扶慰问困难职工超25万人次,探视慰问工伤职工7030人,统筹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发放慰问金及慰问物资近2000万元。“深工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覆盖新业态劳动者、建筑工人等一线劳动者140余万名。职工互助保障全年累计给付2.57万人次,给付金额1.14亿元,切实减轻职工因疾病和意外带来的经济负担。

  聚焦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会上发布深圳市总工会2025年服务职工十项实事:实施“深工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实施第十八届“圆梦计划”职工教育帮扶项目、构建工会法律服务智能生态圈、健全一体两翼职工帮扶保障工作体系、实施职工心理服务“双百工程”、开展多层级劳动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开展深圳职工文化建设“三大节”、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和职工疗休养、实施智慧工会“五项行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会议明确,全市各级工会要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多措并举助力“百千万工程”,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建会入会、推进优会强会、做实基层保障,切实推动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要坚持抓好职工权益保障工作,全心全意维护职工权益、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坚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要坚持加大优质职工服务供给,构建职工服务“生态圈”、创新职工服务模式、强化重点群体帮扶,促进广大职工共建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要坚持深化工会综合改革,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加快工会数智化建设、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全市工会工作更加协同高效注入新动能。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奋发有为,突出主责主业、注重实绩实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会议议程,审议、表决通过了深圳市总工会第七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市总工会第七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有关人事事项。深圳市总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市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各区(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总工会、市各产业工会、市总工会机关各部室及直属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转存图片

深圳工会:10项实事“掷地” 职工幸福“有声”

  在工作中,希望技能得到提升,权益得到保障;在生活里,期待穿梭于各类文艺演出感受艺术魅力,奔赴山川湖海放松身心重焕活力。这是每一名深圳职工的心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记者从3月14日召开的深圳市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获悉,深圳市总工会2025年服务职工十项实事火热出炉,从关爱弱势群体到赋能职工成长,从守护身心健康到丰富精神生活,力求桩桩件件办到职工心坎上、精准回应职工需求。这十项实事也是工会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的体现:多措并举提升职工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职工以良好状态投身工作,聚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激发职工的奋斗热情,号召职工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共促城市蓬勃发展。

  一是实施“深工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线建筑劳务工和市政环卫工等相对弱势群体,推出无记名团体险,同步完善快速理赔机制,提升响应效率,构建“事前预防+日常关爱+事后保障”全周期服务体系。计划开展“送体检”“义修”“急救培训”等事前预防活动500场,组织送餐、送水、慰问等日常关爱活动500场,为职工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保障服务。

  二是实施第十八届“圆梦计划”职工教育帮扶项目。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层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等职工群体,实施“圆梦计划”职工教育帮扶,计划开展职工专本科学历帮扶3000人、公益性技能培训19500人、素质教育讲座500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助力稳就业、惠民生。

  三是构建工会法律服务智能生态圈。完善“3+N”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法律服务数智化转型,打造24小时全天候数智化法律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法律服务深度融合、系统互联互通。实施“一函两书”制度,力争实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组织建设覆盖65%、监督员培训覆盖40%、工作制度覆盖100%,构建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法律服务生态圈,为职工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保障。

  四是健全一体两翼职工帮扶保障工作体系。发挥工会组织职工帮扶保障主体作用,放宽困难职工帮扶标准、优化办理流程,拓宽政策性帮扶覆盖面,运用数智化手段精准识别困难职工群体,确保困难职工应帮尽帮、应纳尽纳。发挥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健康守护”职能,完善互助保障计划,落实“工会二次医保”政策。发挥市职工发展基金会“公益救助”职能,做大做实“暖工基金”,开展职工公益节大型筹款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服务。

  五是实施职工心理服务“双百工程”。聚焦基层职工心理需求,通过“街道摆摊、企业设点、团体授课”等方式,面向社区、园区(楼宇)、重点企业等一线职工提供“移动式”“面对面”心理健康服务,拟举办100场心理团辅和100场“心灵解忧铺”活动,不断扩大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构筑职工“心”防线,守护职工“心”健康。

  六是开展多层级劳动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围绕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办好深圳市第十五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举办35项技能竞赛,常态化开展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竞赛、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市重点企业劳动竞赛。培育一批“深圳工匠”,发挥优秀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职工搭建技能成才平台。

  七是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职权清单和企务公开内容清单“两清单”,建立健全民主管理课程库和师资库,举办全市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先进案例征集活动,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基层工会联系一线职工、参与基层治理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治理效能和重要力量。

  八是开展深圳职工文化建设“三大节”。发布2025年深圳职工文化建设“三大节”清单,全年开展超1500场次职工文化赛事和活动,其中市区级赛事活动超83项。加强“深工合唱团”“深工摄影团”“职工唱作团”“职工诗文创作诵读团”等职工文化团体建设,组织职工文艺轻骑兵、演出队进基层,更好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九是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和职工疗休养。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深圳工会消费帮扶平台,助力深圳对口地区农特产品销售,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增效。完善职工疗休养工作机制,推进市工人疗休养院优化提升,精选疗休养路线,探索提供职工市内疗休养补助,广泛发动基层工会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不断提升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十是实施智慧工会“五项行动”。开展智慧工会需求走访调研、系统固本强基、运营提质升级、技术探索创新、流程再造优化等“五项行动”。深入职工群众开展调研不少于10场,发放问卷万份以上,组织培训不少于10场,全面了解职工需求,夯实智慧工会建设基础。推进平台迭代升级,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建会入会申请、互助保障理赔等服务效率。创新平台运营场景,强化融媒体矩阵与“深i工”平台的联动,优化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智慧工会成为职工群众爱用、好用、管用的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市各级工会今年将开展超1500场职工文化赛事活动

  3月14日,深圳市总工会举行2025年深圳工会职工文化建设“三大节”系列活动发布会,发布“三大节”(深圳职工音乐节、深圳职工文化节、深圳职工体育节)2025年度赛事活动清单。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市各级工会将开展超1500场次职工文化赛事和活动,其中包括83项市区级重点赛事活动,涵盖比赛、巡展、演出、分享会等多种形式,旨在进一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助力职工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据悉,今年,深圳市总工会将首次推出深圳职工“五一”文化展演活动和深圳职工工间操比赛。其中,“五一”文艺展演将由深圳各行各业职工全程参与创作和表演,自编自导自演,包括音乐、舞蹈、器乐、小品等多种形式,展现新时代职工风采;工间操比赛旨在将健康生活方式融入职工日常工作,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今年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三大节”活动紧紧围绕这一重要节点,策划深圳职工书法绘画摄影大赛、深圳职工文学创作大赛、职工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主题赛事活动,回顾工运历史和特区发展成就,展现新时代深圳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