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设数字龙华 加快建成“一城五区”

【打印】 发布时间:2020-12-25 信息来源:龙华政府在线

2020122502.jpg

12月24日上午,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雷卫华率队参加深圳广播电台先锋898《民心桥》节目。

  站在新起点的龙华如何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如何把龙华建设成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中轴新城?12月24日上午,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雷卫华做客深圳电台先锋898《民心桥》节目,刚履新“满月”的他与听众一同分享龙华变化,畅谈龙华发展。

  谈龙华印象 突出表现为“五个城”

  从11月23日来到龙华工作到12月24日,雷卫华履新正好满一个月。尽管时间不长,但雷卫华已对龙华的情况如数家珍。“来龙华工作一个月后,通过一系列的走访、交流、调研,我对龙华有了更全面系统直观的认识。”在节目中,他分享了他眼中的龙华印象。

  雷卫华谈到,经过多年打基础、谋长远,龙华成为了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生机勃勃的热土、大有可为的热土。突出表现为“五个城”:

  其一是中轴之城。龙华地处深圳地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中轴,毗邻六区一市,区位非常优越。拥有深圳北站这一大湾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直达香港西九龙仅需15分钟,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与武汉、厦门形成4小时生活圈,是全市的交通大区。

  其二是创新之城。包括经济综合实力雄厚、工业成为主导产业、时尚创意产业独具特色、外向型特征明显、产业空间充足、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其三是生态之城。龙华三面环山、一水润城。拥有国家5A级景区观澜湖度假区、4A级景区山水田园和深圳八景之一“阳台叠翠”。观澜河还是全市唯一一条贯穿市辖区全境的生态景观河流。今年,龙华还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其四是活力之城。全区高层次人才总量近1100名,实现了5年17倍的高速增长。今年以来,龙华区净增商事主体4.4万户,比去年增长1.8倍。其中,净增企业3.7万家,增长2倍,彰显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活力。

  其五是奋斗之城。龙华文化底蕴深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在此交汇,奋斗精神在这里不断得到弘扬。今天,龙华广大党员干部“5+2”“白加黑”地奋斗在各条战线,2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龙华各领域各角落,这些都是龙华奋斗之城的生动写照。

   谈龙华未来 重点建成“一城五区”

  雷卫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信心。龙华未来将如何更好发展?他谈到,龙华区将抢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努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应有贡献。

  重点是要建成“一城五区”。“一城”是建成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五区”分别是建成高质量发展主力区,努力让繁荣富强成为龙华最显著的特征;建成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努力让民主法治成为龙华最鲜明的标志;建成文化创新引领区,努力让文明成为龙华最温暖的底色;建成民生幸福活力区,努力让龙华成为更有温度的美好家园;建成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区,努力让绿色美丽成为龙华最亮丽的名片。

  雷卫华提到,为实现上述远景目标,龙华区将全面建设“三位一体”数字龙华,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的发展蓝图。在北部,聚焦细分领域打造数字经济圈,将梳理出的12个产业区块串联成圈,打造占地约60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元的数字经济圈。在南部,全域打造深圳中央活力区,强化商务、商业、商住、休闲等功能,以北站新城、龙华商业中心、梅林关门户区域三个片区为重点,以点带面把约40平方公里的南部区域,打造成深圳的中央活力区。在全区,打造纵贯南北的三大都市走廊,依托梅观快速,整合沿线产业创新资源和土地资源,打造梅观创新走廊;依托观澜河、龙华大道、交通轨网,连通山水与城市,打造观澜河生态走廊;依托龙澜-福龙大道,联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光明科学城两大基础研究引擎,打造龙澜智造走廊。

  谈龙华民生 未来五年大手笔投入

  节目中,雷卫华针对听众反映的民生问题逐一给出“民生承诺”——“依法依规!快速有效!”他多次提及,将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雷卫华表示,龙华区将以民生“七有”为标杆,突出打好教育、医疗、文体、交通、住房“五个民生大会战”,加快建成民生幸福活力区。

  教育方面,2020年-2025年,将新建成64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66所幼儿园,还有3所以上高中,学位会得到根本性改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培养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名师,引进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全面提高龙华的教育教学质量。

  医疗方面,未来五年,将全部建成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平安龙华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新院、民治社会办三级医院、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9个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床位约8000张。

  文体方面,未来五年,龙华区将建成市美术馆新馆(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市文化馆新馆、市第二图书馆三大市级文体场馆,建成区群艺馆、区图书馆、区大剧院、简上体育综合体等10个区级文体设施。同时,精心布局一批城市书房、社区足球场、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室等简易文体设施,满足多层次文体需求。

  交通方面,将通过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打通交通主干道、加强交通微治理畅通微循环等硬举措推进交通建设大会战。未来五年,将推动深大城际线建成通车,推动深惠城际线建成通车,推动地铁18、21、22、25、27号线,以及6号线支线南延,纳入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开通小运量轨道交通大浪时尚小镇线,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加快打通侨城东路北延,推进皇岗路快速化、福龙路改造、梅观高速市政改造、外环高速桂花互通、龙华大道改造等项目。结合城市更新,推进片区支路网新建和改造,新增非机动车道100公里以上,打通全部断头路,完成一批拥堵节点改造,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住房方面,未来五年,力争筹集开工公共住房3万套,供应1.63万套,实现住房保障筹建量与供应量翻番。其中,明年将筹集开工人才和保障性住房4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