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在两晋时期,大致完成了从原生状态的民俗向以儒家文化为内核的汉民俗的转变。宋元时期,岭南地区已形成了以不同方言和习俗为主要界定标志的广府、客家两大民系。直至1979 年深圳建市,仍保持着这种居民结构格局。深圳原居民民风淳朴,改革开放后,婚俗方面,南澳、盐田、蛇口一带渔民保留独特的迎娶婚俗,2007 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古民居方面,仍保留着广府式、客家式、广府客家混合式、中西合璧式等建筑形制。饮食方面,新安盆菜仍是深圳本地人的传统宴席,2009 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服饰方面,传统的客家凉帽依旧流行。民间信仰方面,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赤湾天后庙举行的妈祖诞祭典活动,其中最隆重的仪式是“辞沙”大典。深圳本地流行舞麒麟和舞狮子,其中大船坑舞麒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大万祭祖、下沙大盆菜、大鹏清醮等民俗。(叶博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