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大事小情时刻掌握,问题立查立改;“红小二”“红管家”“红集市”等党建品牌带来一支支服务在家门口的红色队伍;智能发现设备实时抓拍促进辖区文明建设……这些都是光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治理路径,积极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科学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取得的亮眼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2020年是光明区“营商环境提升年”和“治理能力提升年”,光明街道结合区委区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年”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坚持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通过对社区架构的重新规划、网格队伍建设的精准配置、基层服务的专业打造,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一专多能”网格化基层治理改革,有效提升社区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立全科网格,多网合一形成治理合力
2020年9月,《光明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印发。光明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建立全科网格,下沉治理力量,优化治理机制,实现“多网合一、一专多能、巡办衔接”。
一方面,光明街道推动“多网合一”,实现全要素管控。从社区实际特点整体考量,根据人口、面积、楼栋等因素,整合原有150个基础网格和24个行业网格,同步下沉治理力量506人,划成19个全科网格,对城中村内人、车、事、物各类要素进行有效集约治理。“全科网格”又分为村宅小区格和企业园区格两类,同一物业形态、邻近地域划分为一个“全科网格”,便于网格力量协同,形成合力。“以光明社区为例,该社区内居民区较为集中,4个全科网格全部是村宅小区格,可以将城管、市政、民政等专业力量集中布局在格内,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光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行政执法组负责人、街道基层治理办公室二组常务副主任刘奕侗说。
另一方面,光明街道在全科网格内进行事项分类,实现分层次治理。对原有基础网格、行业网格的300余项工作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信息采集、便民服务、矛盾化解等9项全科网格职能(具体细分为306项),梳理治理事项分级分类清单,对治理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分层次治理。
此外,推动巡办衔接,实现跨部门协同。光明街道在全科网格中建立“巡办合一”和“巡办分离”并存的处置机制,对现场处置难度较低的一般性治理事项实行“巡办合一”,巡查发现就现场整改,或是格内协同处置解决,这种情况约占90%。对其他需要专业能力处置或行政执法事项,实行“巡办分离”,由街道执法队伍或跨部门协同解决,这样就能把绝大多数的事件解决在社区和网格。同时,进行考核评价,实现全流程监督,对事件巡办情况进行线上、线下督导检查,全面记录、全时追溯、全程督办,形成全周期管理闭环。
刘奕侗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全科网格员就相当于社康的全科医生,通过‘多网合一、一专多能、巡办衔接’,可以把90%以上的基层矛盾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有效提升了社区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构筑“百米党建服务圈”
光明街道光明社区第三全科网格党支部阵地,就建在光明新村物业管理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反映诉求和享受服务的地方。尹峰是该网格党支部书记,也是网格长,同时他还是居住在该网格内的居民。尹峰说,“因为我生活在这里,对格内的事务比较熟悉,跟居民也很熟络,大家都喜欢找我反映诉求,我处理起来也很顺手。”
光明社区第三全科网格党支部阵地的打造不是个案,光明街道在辖区全科网格、花园小区、城中村、全部物业服务企业,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将格内党员合理编入相应支部,以网格党建、小区党建、“红管家”物业党建为抓手,建立联席会议、民意收集、治理服务、培训考核等机制,构筑起“社区党委-全科网格党支部-小区党支部(红小二)-物业党支部(红管家)”的“百米党建服务圈”,党建引领深度融合,提升组织治理引领力。
同时,光明街道调整原48个网格党支部为44个小区(城中村)党支部,调整、配强支委班子,凝聚住户党员为支部主体力量,夯实小区支部作为物业党建“1+N”体系的核心引领作用,打造网格内为民服务的前沿“星火”阵地,以“红小二”队伍延伸党建触角,密切党群联系。党支部牵头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效果显著,已解决业主停车收费、5G基站建设、垃圾分类实施等问题60余个,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153个。
推进力量下沉,红色品牌队伍服务到家
在推进全科网格建设中,光明街道注重抓住龙头,建强领导班子,各社区实行副书记“1+1”组合,明确一个副书记为治理副书记,协助社区书记抓“全科网格”建设;另一个副书记为党建专职副书记,协助社区书记抓党的建设与公共事务,各社区委员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网格治理或各组工作,领导班子分工负责,职责明确,重点突出。
同时,配强队伍,充实网格治理力量,从各办下沉逾500人到各全科网格中,按照“一专多能”“一主多辅”,培养综合素质与协作能力强的“多面手”网格员。各办只保留一支功能性机动力量,真正做到“应放尽放”。
在培育“一队多责”“一专多能”的全科网格员队伍基础上,将“红小二”队伍同步下沉至相应“全科网格”。每个“全科网格”建立起1支“全科网格员”队伍+1支“红小二”队伍的“治理+服务”组合,壮大治理力量,凝聚服务合力,形成格内治理服务“微循环”,打造“芯片集成”式的全周期治理网格体系。
此外,下沉民生微实事项目、社工活动、党群服务等多元力量到网格,活化小区、物业、园区等支部阵地,创新“红小二”“红管家”“红集市”等品牌服务形式,以网格治理、特色服务搭建便民为民舞台。目前,已经引入民生微实事项目和各类党群服务,在网格阵地开展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群众30000余人次,“治理+服务”成效渐显。
强化科技支撑,为网格治理插上智慧之翼
光明街道在各全科网格党支部阵地全面搭建“光明区治理通一体化平台”,该平台是全区统一开发、面向社区开放的基层治理综合平台,为全科网格治理试点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全科网格治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以东周社区第一全科网格为例,该网格范围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逾1.3万人,全科网格员41人。走进该网格党支部阵地,大厅内一块超大显示屏尤为引人注目,这便是光明区治理通一体化平台系统。系统实时显示网格内事件处置进展、群众诉求反映、网格员巡查情况等。
“哪里有超门线经营,哪里有车辆占用消防通道,哪里有垃圾乱堆放……”网格内的智能发现设备,可对违规现象进行实时抓拍,并传回一体化平台系统。系统不仅可以“智能发现”,还可以根据事件的类型、性质、复杂程度智能分拨,由全科网格党支部、社区党委、相关职能部门处置。此外,还能在线督办,实时查看事件办理状态,对相关全科网格员、职能部门办理情况进行督办。
以往有些群众诉求需要转办多个部门,时常会沟通不畅、久拖不决,现在通过平台线上流转,可以迅速分拨给有关部门协同处理,所有过程线上可以追溯。同时,在平台上也能够直观看到群众诉求的统计情况,哪个时期、哪个站点、多发哪类问题,一目了然,确保可以在事先及时预判居民最集中、反映最强烈的诉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