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协委员陈蔼贫:垃圾分类勿忘城中村 精细治理不能只是“督和管”

【打印】 发布时间:2020-10-30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0月30日讯(记者 梁榆其)2020年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深圳正式进入“垃圾强制分类”时间。10月30日(星期五)15时,深圳市政协2020年第六场“委员议事厅”围绕垃圾分类的难点与痛点,追问垃圾分类后的去向,对垃圾分类展开“灵魂追问”。直播持续100分钟,吸引了超过142万的网友围观。

委员议事厅活动现场。

本场《委员议事厅》由深圳市政协主办,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承办,深圳新闻网协办,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副主席陈倩雯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垃圾分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折射出一个民族、国家和社区的精神面貌。深圳市政协委员、罗湖区政协副主席、民盟深圳市委会常委陈蔼贫回顾了深圳垃圾分类的历史,他认为,深圳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从原来的倡导性转向强制性,由个人的自觉行为转向法律层面。


陈蔼贫的关键词是:法制保障,各方协力。

如何推动深圳未来的垃圾分类实现更精细治理?陈蔼贫提出了三条建议,垃圾分类不能只用“督和管”,需要强化深圳市民的法规辅导,充分通过科技创新、管理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并运用市场机制让更多的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减少环卫工人和义工的工作量。

陈蔼贫重点提了城中村。他说,垃圾分类的政策研究工作离不开城中村。作为深圳城市的一部分,城中村有健全的组织形式,同时也存在硬件薄弱问题,比如消防问题、安全问题、人员结构复杂等。陈蔼贫用两个关键词“法治保障、各方协力”概括了他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期望。

【陈蔼贫委员金句】

1、我们俩都属于答错一类,我刚才对了一下,发现错误率至少超过50%。其实我们是难兄难弟。

2、我在家按照我们家最高领导分工,我主要分管清洁卫生工作,具体工作就是承担垃圾清运。我每天在垃圾清运的时候都有困惑。我看到几个垃圾桶放在那里,然后看看自己的垃圾,我有时候怀疑人生、怀疑自我,怀疑读了这么多年书,我都不知道怎么放。

3、我们家有一个废弃的盆景,我转了半天,它究竟属于有害还是无害的?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物业公司的说,”您放在这儿,回头我们处理。“我说:”太感谢了。“

4、环卫工人更不容易。我每天晚上下去丢垃圾,楼下环卫工人坐在负一层,用一个小板凳坐在那儿,我都感到非常心疼。所以每次见到都打招呼。

5、我来点一个赞。本来准备一套说辞的,结果全让他们讲完了,只好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