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茅洲河干流光明段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13条一级支流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验收销号,小微全灭、黑臭全除、水质达近20年来最好水平,内涝积水问题基本根治,连续三年获得全市海绵城市绩效考核第一,凤凰城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试点总验收成绩全国第一,成立全省首个国有区级水务设施一体化管理公司……
近年来,光明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自2018年光明行政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牢记市委市政府“抓治水就是抓发展,抓治水就是抓民生”的决战宣言,以“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的决心向水污染问题全面宣战,坚持科学治水、攻坚治水、综合治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高品质水环境逐步成为光明人的“标配”,光明区治水工作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科学治水
治水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复杂工程,为科学有序地推进治水工作,光明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天候全水域水质达标”“干支流优于Ⅴ类水标准”“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允许存在”的要求,针对光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提出总口全消、小微全灭、黑臭全除、接驳全通、箱涵降水位“四全一降”攻坚目标,确立“高标准、全覆盖,秉持理念、正视现实,互联互通、分散调蓄、三水分离、建管结合”治水技术路线,明确黑臭治理、主要支流消灭劣Ⅴ类、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提标拓能、暗涵整治、生态补水、面源管控、“散乱污”监管、智慧管控“十个全覆盖”实施路径,全面开启科学治水攻坚历程。
综合治水
光明区认真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定位,治水治产治城融合,高标准推进碧道和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治污与治涝,着力打造水生态环境之城,初步实现“百姓风雨无阻、水旱无忧,城市绿水青山、海晏河清”愿景。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为让市民群众更好地感受治水成效,光明区以碧道建设为契机,以市“五河一湖”碧道示范项目为抓手,全面提升滨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紧密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互协调。全区布局建设100公里碧道,茅洲河碧道试点光明段基本完工,光明湖碧道工程正加快实施并计划打造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新陂头河、楼村水等碧道项目正有序推进,光明“碧道环”已初见雏形。
攻坚治水
光明区按照“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思路,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治水提质大会战大建设年、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3年攻坚行动部署,以水质改善和群众满意为导向,党建引领,建管结合,建立“1+3”指挥部工作体系,出台一个“意见”、两个“延伸”,在全市率先启动水务事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实施水务管养进社区、排水管理进小区,形成“全区治水、全速推进、全程管控、全力保效”治水模式。
“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完成治水投资118亿元,完成涉水征拆322.76万平方米,新建排水管网1310公里,完成879个正本清源小区和114个城中村排水管网接驳改造,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正本清源全覆盖;建成河道补水管道56.5公里,实现生态补水全覆盖;新建8座分散调蓄池共23.3万立方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万吨/天,规模比“十二五”末翻一番;63854个排水单位上了“户口”,8122个排水户有了排水“身份证”,3246家“散乱污”企业得到整治。其中,2019年全区治水投资达到49.67亿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水质改善幅度、河湖长制、污水管网建设及排水管网正本清源绩效考核均在全市排名第二。根据8月份市生态环境局水质通报,光明区13条一级支流水质全部达地表水Ⅴ类及以上标准,其中7条达到地表水Ⅳ类,鹅颈水、大凼水水质在茅洲河支流中排名第一和第二。
经过全区上下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攻坚奋斗,光明区将“作战图”变成了“成绩单”,将“如墨黑水”变成了“清水绿岸”。如今,木墩河、鹅颈水、玉田河、白沙坑水等一条条河流旧貌换新颜,“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河畅景美、鸥鹭齐飞”已经成为光明河流水系的标签。
水城融合,海绵惠民。光明区按照综合治水理念,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建设,形成“十大坚持”海绵城市光明模式,完成海绵城市建设21.5平方公里(占辖区城市建设用地27%)、海绵化改造项目103项,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高至72%、径流污染削减率达60%、天然水面率保持程度提高至5.4%。打造出系列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鹅颈水景观提升工程、鹅颈水湿地公园获评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甲子塘排洪渠,由“臭水沟”“垃圾场”变为碧水潺流、绿草如茵,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万丈坡小区,通过打造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既改善了中央绿地景观,又解决了雨季积水严重问题,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治污与治涝同步优先推进,通过完善排水管网、实施河道整治等补齐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短板,排水管网密度由3.2km/km2提升至7.0km/km2,内涝防治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完成45处易涝积水点整治,内涝积水问题基本根治。其中,光明新村、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甲子塘社区等6个严重内涝点彻底消除,丰硕路龙大高速桥底易涝点整治获省住建厅专家高度评价。
如今的光明,水清岸绿、焕发新生,人、水、产、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正成为光明科学城的底色。目前,光明区正加快编制水务设施与空间体系规划,积极推进现代水务治理先行示范区建设。未来5年,光明区将建成100公里碧道,全域建设海绵城市,着力打造高品质水生态环境之城,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绘就碧水蓝天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