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编辑的《深圳史志》2017年第3期(总第五十六期)出版发行。该期刊物内容丰富、选题新颖,包括党史研究、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特区史研究、志鉴探讨、地情研究、亲历者回忆等内容。
刊物聚焦深圳特区发展历史,深入挖掘深圳改革开放历史故事。《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特区工作会议和市委领导的工作(上)》一文由曾任深圳市委主要领导秘书的邹旭东同志撰写,原原本本摘自作者当时所做的会议、谈话笔记,详细记录了1985年底至1986年初深圳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中央和省对深圳的指示评价、市委应对外部议论的措施、改革开放政策策略的制定,以及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发展科技企业、城市规划、旅游等方面的决策过程,原汁原味的展现了当时深圳主政者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智慧,是研究特区早期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圳市大工业区激情燃烧的岁月留下青史―〈深圳市大工业区史料汇编〉小序》《蛇口大成面粉厂的盛衰变迁》《三十华诞访刘波》等文章从一个地域、一座历史建筑、一个人入手,展现深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专栏继续登载香港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蜀永教授的研究成果――《新中国对香港的政策》《两地经贸关系回顾》,“地情研究”栏目登载《“车公庙”:深港文化的同宗同源》。三篇文章以扎实的历史资料、详实的数据以及历史老照片,记述了香港在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深港二十年来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深港血浓于水的文化渊源。
《深圳红色交通钩沉》《新安县(深圳)D家女施娣及其子孙》《宝安古私塾小考》等地情类文章深入研究深圳红色历史和传统文化,分别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在深圳的地下交通线、施娣及何氏家族的兴衰历史和传奇故事、深圳宝安私塾文化,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很强。
刊登的有关海南岛唯一参加万里长征的女红军谢飞、新中国成立初期东江地委文工团到大鹏演出等内容的文章,也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值得读者深入研读。
全刊图文并茂,共计12万余字、80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