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在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罗湖区、福田区相继召开区志部分志稿点评会。
罗湖区 4月11日下午,罗湖区在仙湖会所举办罗湖区志部分总纂稿点评会。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陈强、副主任侯月祥,市委副秘书长张骁儒,市史志办主任黄玲、副主任王地久和罗湖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主任黄瑞儒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福田、南山、盐田、龙岗、宝安等5区区志办负责人应邀参加了点评会。
罗湖区志编纂工作从2006年12月起进入总纂阶段,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已完成10余编约40多万字的初纂稿。罗湖区从中选出民政、卫生和财政3编初纂稿请省、市专家点评,以期起到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效果。省志办侯月祥副主任,市史志办莫金鸣处长、周华主任科员分别对3编总纂稿作了认真点评。他们认为志稿的主要优点在于:一是体例创新,采用编章条目体,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探索,提高可读性,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篇目设置科学、合理,层次清晰、领属得当;三是观点鲜明正确,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了地方特点、专业特点和时代特色;四是资料较丰富、翔实,也较全面;五是文风朴实,行文简洁、流畅,文字干净,不拖泥带水,显示了编纂人员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专家们在充分肯定志稿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他们认为:志稿在资料方面还有所欠缺,典型性资料较少,影响了记述的深度;采用条目体的体例有利亦有弊,其缺点是内容比较零散,结构松散、整体性不强;行文方面有少数记述还不够严谨等。专家们还就如何完善志稿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
省地方史志办主任陈强,市委副秘书长张骁儒,市史志办主任黄玲、副主任王地久等同志先后在会上讲话。他们高度评价了罗湖区举办的这次点评会,认为这个会很有创意,专家会诊、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对提高志书质量非常必要。专家点评很好,很有指导意义。同时这个会还提供了区与区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的平台,效果非常明显。他们充分肯定了罗湖区委、区政府对区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罗湖区志办所作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及具体修志的同志付出的艰辛劳动。领导们还对下一步罗湖和全市各区的修志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抓好总纂,严把质量关,要克服编章条目体体例上“点有余面不足”的缺陷,加强综合性和著述性,要在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再下功夫。要注意突出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要加快进度,按期出版志书;二是要有紧迫感,今明两年非常关键,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做好总纂计划,要有倒计时的意识,扎实推进工作;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专家安心修志;四是要加强各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罗湖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主任黄瑞儒同志在会上也作了讲话,表示要一如既往支持修志工作,着力帮助解决在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区志编纂机构和人员创造良好条件,按照省市的要求,抓好质量和进度,全力把区志打造成罗湖一个亮丽的文化品牌,造福子孙后代。
福田区 4月,福田区在一周之内,召开3次会议,采取得力措施,紧锣密鼓促进区志编纂工作。9~10日,福田区志办组织召开《福田区志》行政街道志稿评审会,专题研讨、协商解决行政街道篇撰写中的问题。11日下午,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在区委大楼召开《福田区志》部分承编单位编纂工作通报会。12~13日,福田区志办在大梅沙海景酒店召开区城管办承编的《自然环境》、《农林牧渔业》和《水利水务》3篇志稿评审会。省史志办副主任侯月祥自始至终参加评审会,市史志办主任黄玲和助理调研员毛剑峰也参加了评审,他们站在全省和全市的高度发表评审意见,力促评稿质量的提高。
《福田区志》部分未交初稿的承编单位编纂工作通报会,以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召开,24个未交稿的承编单位分管领导和撰稿人参加。区委常委、区委(政府)办主任洪存伟到会讲话,市史志办主任黄玲莅会指导。通报会上要求,5月底所有承编单位均要上交初稿。洪存伟主任还提出,区督查机构全程督查区志工作。24个未交初稿的承编单位,要再一次研究区志编纂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和撰稿人,并将名单于4月16日前报区志办,逾期未报者,将予以督查,凡是未完成修志工作的,将追究第一把手责任。
在抓紧进度的同时,福田区严格评审制度,狠抓质量不松劲。2006年1月区“两办”就颁发过《〈福田区志〉志稿评审与验收办法》,至2007年3月底有22个单位组织过评审会,7个单位已形成评审稿,准备召开评审会。4月召开的《行政街道》志稿和区城管办承编的3篇志稿评审会,除邀请省市史志办领导和专家外,还邀请地质、气象、环保、水利等方面的行业专家莅会,他们从宏观到微观,认真审视志稿,发表有真知灼见的评审意见,共同把好志稿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