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18日,2009年深圳市年鉴工作与培训会议在山清水秀的河源龙源温泉度假村召开。来自全市一百多个单位的特约部门编辑、作者及市、区史志部门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河源市市、区年鉴同行的20多位同志也应邀参加了培训活动。市委副秘书长、《深圳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张骁儒,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深圳年鉴》编委会副主任钟瑞兴,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陈强,中指组办公室年鉴处处长、《中国地方志年鉴》主编王熹,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会长、《广西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广西年鉴》主编许家康,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副会长、城市年鉴工作部主任、《广州年鉴》总编辑谭惠全,市史志办主任、《深圳年鉴》编委会副主任、《深圳年鉴》主编黄玲,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负责人刘波等出席了会议。
钟瑞兴同志和市史志办副主任王晓杰同志分别主持了会议。
2月17日下午,黄玲同志作2008卷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总结,部署2009卷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她就2008卷年鉴明确编纂方针,圆满完成编纂出版工作,锐意创新、进一步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履行职责、开展对区综合年鉴的指导工作,完成《市委办公厅年鉴》的编纂出版任务,组织优秀作者外出学习考察等问题作了总结。对2009卷年鉴的指导思想和编纂方针、组稿要求、改版设想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钟瑞兴同志代表年鉴编委会宣读《关于对2008年度年鉴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者表彰的通报》,市委办公厅等40个单位获得“先进单位”称号;马文华等86名作者获得“优秀作者”称号。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宝安区、市民政局、市妇联、市社保基金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代表先进单位和优秀作者上台领奖。市委组织部徐坤代表先进单位发言。
陈强同志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对此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会议的规格高,请来了国内年鉴界的知名专家授课;规模大,有160多人参加会议和培训;范围广,涵盖了全市各部门、各区的作者,体现了深圳市领导对年鉴工作的重视。对深圳市认真贯彻国家和广东省地方志条例,在全省率先理顺年鉴工作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深圳史志和年鉴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成绩、新的亮点、新的突破,很多工作走在全省前面,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深圳年鉴划转为地方志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年鉴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促进了年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充分说明国务院条例是正确的。此次会议和培训活动为09卷《深圳年鉴》在高起点上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他希望深圳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突出特点上下功夫,着力反映深圳的“特点”和“亮点”。他还对《深圳年鉴》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全面记述与反映特点相结合,二是遵守年鉴规范与体例创新相结合。
王熹主编就“年鉴编纂如何创新”内容进行授课。他详细阐述了年鉴编纂与创新的主题问题、核心问题及年鉴编纂中应注意的两种主要倾向等。
2月19日上午,许家康会长就“年鉴的功能作用和编写特点”内容进行授课。他指出年鉴的功能是反映年度情况、积累实用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年鉴的作用是窗口、传播、参考、指南;年鉴编写具有新颖性、纪实性、综合性、实用性、规范性等特点。
谭惠全总编辑就“年鉴条目选题与编写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内容进行授课。他具体阐述了条目在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条目选题与编写的常见问题、条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条目写作的原则和要求四个方面的内容。
张骁儒同志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了《深圳年鉴》创办2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市年鉴作者、编纂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2008年市史志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业务创新和业务培训齐头并进。突出抓了年鉴的创新工作,使《深圳年鉴》常编常新;同时积极开展对各区年鉴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和对区级年鉴的审核工作,并及时出台了《深圳市区级年鉴编纂规范与出版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区级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开展与规范化。他认为,区级年鉴编纂工作有声有色,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各区史志办同志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骁儒同志对区级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区级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要形成常态的工作机制,每年都要按时编纂出版;二是各区要继续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以保证区级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持续开展。
骁儒同志要求市史志办把09年作为服务年、业务年和创新年,和各区史志办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奉献、不畏困难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作为09年的重要工作,全力推进“以法修志”工作,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年鉴的供稿工作,安排好时间、配备好人员,为保证2009卷《深圳年鉴》高质量地按时出版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