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3日,深圳方志馆馆藏资料征集座谈会召开。史志办副主任王晓杰主持会议,主任黄玲、副主任王地久以及方志馆资料征集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市委办公厅原副巡视员李国瑞,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孙霄,台湾事务办公室原巡视员、深圳本土文化协会会长廖虹雷,考古所研究员彭全民,沙栏吓村村长吴天其,深圳万科德公司副总经理马存宏,深圳市茶根香茶社老板东强,红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等深圳社会各界个人收藏爱好者,以及市规划国土委、龙华新区等单位的代表出席座谈。
深圳市方志馆自开展资料征集工作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已征集到热心人士、友好单位捐赠的方志资料几大箱。其中包括深圳国税局捐赠的《深圳经济特区税收30年改革与实践》一书,深圳审计局捐赠的深圳第一本审计志《深圳市审计志》、深圳第一本审计画册《深圳国家审计二十年》,朱芳祥个人捐赠的2011年深圳大运会纪念章等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深圳历史的传承弥足珍贵。
本次座谈会,旨在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收藏爱好者宣传深圳方志馆,促使他们支持深圳地方文史资料的收藏、保存、展示事业,以多种形式与深圳方志馆开展合作、获取共赢。
座谈会上,史志办借助方志馆宣传片,形象地向各与会嘉宾介绍了深圳方志馆的规模、功能与发展目标。然后,由各位嘉宾自由座谈。嘉宾们都积极发言,畅谈对深圳方志馆的期待以及与深圳方志馆合作的诚意。出席座谈会的,都是深圳地方志保护事业的热心人士。他们搜集、整理、保存了很多珍贵的文史资料,但是都局限于各自力量的限制,感慨深圳的地方志保护工作开展得晚了,很多珍贵资料已经遗失。对此,黄玲主任表示:文史工作开展晚了,这大概是热爱文史事业的人的共同心声。但是文史保护工作任何时候开始都有遗憾,任何时候开始也都不晚。关键是,深圳方志馆的建立,标志着深圳官方的文史保护工作正式开始了。立足于这个平台,团结各方力量,我们要一起把方志馆办成深圳市地方文史的保存和展示平台,为深圳的方志事业贡献力量。
座谈会上,每位嘉宾都积极发言,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深圳方志馆的定位要准确。因为深圳方志馆与深圳档案馆、深圳博物馆在一些功能方面有重叠,方志馆的建设必须把握好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
二是收藏爱好者、友好单位与深圳方志馆的合作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取捐赠、购买、代管、租用相结合的资料征集方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等)相结合的奖励手段,在鼓励捐赠的同时保障捐赠者的利益。
三是借助媒体力量,扩大影响。可以举办大型捐赠仪式,既给予捐赠者应有的荣誉,又扩大了方志馆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鼓励了社会捐赠力量。
四是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文史沙龙、主题文史展、个人文史藏品展。借助深圳方志馆这个平台,凝聚民间收藏家的力量,为他们的藏品提供集中展示的平台,同时扩大深圳方志馆在全国的影响力。
同时,民间收藏家为方志馆的资料搜集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线索。如:建议前往即将进行旧村改造的城中村进行重点搜集,如湖贝村等;有针对性地向一些收藏事业后继无人的老收藏家整体收购藏品。
座谈会气氛融洽、信息量丰富、意见建议颇有价值。最后,黄玲主任对各位嘉宾的出席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开展进一步合作的期待,与参会嘉宾也表达了对方志馆事业的支持与合作的诚意。这次座谈,进一步拓展了深圳方志馆资料搜集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为方志馆资料搜集工作的全面开展构筑了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