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史志办主任黄玲率地方志处业务人员一行7人赴大鹏新区、南山区实地考察地情,调研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大鹏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勇,大鹏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晓杰,综合办副主任冷和明,南山区委常委、两办主任邓飞波与考察人员座谈。大鹏新区综合办、南山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宁少贤与史志办工作人员陪同考察。
3月21日,在大鹏新区管委会,李勇主任、孙晓杰副主任等向黄玲主任一行介绍了大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表示大鹏不光生态资源丰富,而且拥有大鹏所城、东山寺、高岭村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对史志工作支持力度,加强古村落历史人文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做好修缮袁庚故居等文化保护工程,努力建设生态大鹏、文化大鹏。黄玲主任充分肯定了大鹏新区在村落普查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在综合办设置“史志科”挂牌的建议。李勇主任表示支持。
黄玲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王母围村、水贝村、西贡村和龙岐村,新区史志工作负责人吴启鹏等一路详细讲解各村历史、传统民居和文物情况等。王母围村相传为1276年宋末皇太后杨淑逃难经过此地时所建,村民均为避难军士、宫女的后裔。围内建筑整体布局为九横五纵,有林、李、郑三姓祠堂,古民居约80座,大部分保存完好,目前仍居住1000余人。水贝村是改革开放先锋袁庚的出生地,村民主要姓氏为欧阳,村内有宗祠、“水贝老屋”、“司马第”石碑、“旗杆石”等历史建筑。西贡村始建于明朝,村口有老樟树约560年树龄,旁边有谭仙古庙,现存古民居约60座,古村背靠红花岭,两条溪流围村流过,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龙岐村保留有约100座明清时期的客家传统民居,五横四纵的巷道多为石板铺设,村前村后均有土地伯公庙,村中有詹氏宗祠、炮楼、古井等,保存完好。
3月22日,黄玲主任一行到南山区赤湾天后宫调研。天后宫坐落在小南山麓,倚山面海,具有悠久历史。据陈文广馆长介绍,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及朝廷使臣出使东南亚各国,经过这里必定停船进香,以“辞沙”大礼祷神庇佑。天后宫历史佐证了深圳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地。赤湾天后宫鼎盛时占地约1000多亩,拥有99道门,殿宇巍峨恢宏,庙貌气象万千,是广东福建地区最大的天后宫,后被毁。1995年重建,信众甚隆,是联系深港及附近地区的文化纽带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市史志办工作人员增强了对深圳地情的了解,并进一步加强了对村落历史人文情况的了解,对于加强史志工作能力建设,推进地情研究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