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史志办赴龙华区和宝安区调研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

【打印】 发布时间:2017-02-27 信息来源:

为顺利推进全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做好《全粤村情——宝安区卷(含光明、龙华新区)》编纂工作,2017年2月17日和20日,市史志办主任黄玲、副主任王地久、张妙珍率地方志处业务人员赴龙华区和宝安区调研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在龙华,龙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蕾,区委常委、综合办主任韩荡,综合办副主任赵广锐陪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会上,赵广锐汇报了龙华区普查工作进展情况。2016年2月,龙华新区史志办印发《龙华新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实施方案》。10月中旬,完成辖区127个自然村落普查表的填报及村落概况的编纂工作,总计约25万字,图片900余幅。11月,对各街道报送材料进行第一轮核查,至2017年1月基本完成。2017年1至2月,指导各街道进行初审工作,并开展二轮核查及复审工作,截至2月17日己经完成4个街道、91个村落的稿件复审,2个街道正在复审当中。复审中采取联席单位推荐人员参加、各办事处交叉复审、加强交流学习、聘请专业机构参加等做法。下一步计划加快复审进度,全面按市史志办的工作部署做好复审。

在宝安,宝安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大勇、区史志办同志以及宝安地情专家参与座谈。会上,区史志办同志汇报了宝安区普查工作进展情况。2016年2月,区史志办下发《宝安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实施方案》。10月,完成辖区116个自然村落普查表的填报及村落概况的编纂工作,总计21万字,图片900余幅。11月,指导街道开展初审工作。12月,联合区文管所专家对普查资料进行复审,严格按照《<深圳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审查验收实施细则》进行补充修改。2017年2月,对街道修改补充的材料进行二轮核实和检查。下一步将加快复审进度,严把质量关,全面完成《深圳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调查》(宝安卷)的编纂工作。

黄玲主任指出自然村落普查工作既是在深圳首次开展,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开展,是一次抢救性的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意义很大。她对龙华和宝安的普查工作特别是复审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全市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大宝安卷,包括宝安区、龙华区和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市的先行卷,按照省志办要求必须于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送出版稿。因此区史志办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把关,履行相关督导职责,从现在起倒排时间,制定有效工作方案,成立复审小组,借助相关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组织好总纂和审查验收,务必把进度赶上去;还要确保质量,注意突出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深入挖掘各村的独具特点,保证政治正确,普查项目齐全,史实清晰,记述准确。同时注意挖掘普查资料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地方志资源,对于普查中发现的值得保护的宗祠、古民居及其他有价值的建筑、物件,及时向党委政府、上级部门汇报,撰写相关调研报告,提出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服务中心工作的建议,及时做好成果转化,扩大普查工作的效益和影响。

王地久、张妙珍副主任对于龙华和宝安的普查工作也表示了肯定,同时也针对进度和质量提出了要求,强调树立全局观念,按时保质的完成文稿撰写和送审。地方志处周华处长针对文稿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强调要补充资料与审核文稿并举,邀请熟悉地情的老师、文博专家等组成复审小组,层层严格把关审核,按照时间要求推进进度;同时仔细梳理文稿,查漏补缺,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等,确保质量。

调研组还考察了宝安区西乡街道北帝古庙和王大中丞祠。